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资源简介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备课 素材示例
●置疑导入 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测量出这些角的度数.
(1)∠1和∠5是同位角,它们有什么数量关系?图中还有其他的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图中有几对内错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同旁内角呢?
(3)换一组平行线试试,你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测量发现结论更直观,印象更深刻.建议:让学生多找几组平行线测量,看结论是否相同,再小组交流结论.
●复习导入 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有哪些方法:
①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__互相平行__;
②同位角__相等__,两直线平行;
③内错角__相等__,两直线平行;
④同旁内角__互补__,两直线平行.
2.问题: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该如何表达?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复习判定平行线的方法导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建议:在学生归纳方法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命题角度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转化角的数量关系.
【例1】如图,点B是AD的延长线上一点,DE∥AC.若∠C=50°,∠BDE=60°,则∠CDB的度数等于(C)
A.70° B.100° C.110° D.120°
【例2】如图,直线a∥b,直线l与直线a相交于点P,与直线b相交于点Q,且PM垂直于l.若∠1=58°,则∠2的度数为__32°__.
命题角度2 利用平行线解决与三角尺或直尺有关的角度问题
利用图形中的隐含条件:(1)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2)三角尺各内角的度数.求角的度数.
【例3】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方式摆放,若直线a∥b,则∠1的大小为__75°__.
【例4】如图,直线DE∥BF,Rt△ABC的顶点B在BF上,若∠CBF=20°,则∠ADE的度数为__70°__.
命题角度3 过拐点作平行线解题
过拐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再利用平行公理的推论和平行线的性质等求解.
【例5】如图,AB∥EF,CD⊥EF,∠BAC=50°,则∠ACD的度数为__140°__.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2.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
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活动1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回答问题:
(1)
窗户内窗的两条竖直的边是平行的,在推动过程中,两条竖直的边与窗户外框形成的两个角∠1,∠2有什么数量关系?
(2)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活动2 探究新知
1.教材P18 探究.
提出问题:
(1)你能测量出图5.3 1中每个角的度数并填表吗?
(2)在图5.3 1的八个角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在图5.3 1中,∠3与∠5,∠4与∠6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相等吗?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在图5.3 1中,∠3与∠6,∠4与∠5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度数有什么关系?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5)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比较同位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2.教材P19 思考及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2)改变截线,这些关系还存在吗?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活动3 知识归纳
平行线的性质:
(1)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__相等__;
(2)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__相等__;
(3)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_互补__.
◆活动4 例题与练习
例1 教材P19 例1.
例2 如图,已知DB∥FG∥EC,∠ACE=36°,AP平分∠BAC,∠PAG=12°,求∠ABD的度数.
解:∵FG∥EC,∴∠CAG=∠ACE=36°,
∴∠PAC=∠CAG+∠PAG=36°+12°=48°.
∵AP平分∠BAC,∴∠BAP=∠PAC=48°.
∵DB∥FG,
∴∠ABD=∠BAG=∠BAP+∠PAG=48°+12°=60°.
例3 如图,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M,N,MP平分∠EMA,NQ平分∠MNC,那么MP∥NQ,为什么?
解:∵AB∥CD,∴∠EMA=∠MNC.
∵MP平分∠EMA,NQ平分∠MNC,
∴∠EMP=∠EMA,∠MNQ=∠MNC,
∴∠EMP=∠MNQ,∴MP∥NQ.
练习
1.教材P20 练习第1,2题.
2.下列图形中,根据AB∥CD,能得到∠1=∠2的是(B)
      
3.如图,若∠1+∠2=180°,∠3=110°,则∠4=__110°__.
4.如图,CD⊥AB于点D,E是BC上一点,EF⊥AB于点F,∠1=∠2,试说明∠AGD=∠ACB的理由.
解:∵CD⊥AB,EF⊥AB,∴∠EFB=∠CDB=90°,
∴CD∥EF,∴∠1=∠3.
又∵∠1=∠2,∴∠2=∠3,∴DG∥BC,
∴∠AGD=∠ACB.
◆活动5 课堂小结
平行线的性质
1.作业布置
(1)教材P22~23 习题5.3第1,2,3,6题;
(2)对应课时练习.
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