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师备课 素材示例●复习导入 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是__双曲线__.(1)当k>0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__第一、第三__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增大而__减小__.(2)当k<0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__第二、第四__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增大而__增大__.【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回顾,为本课更深入探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综合应用奠定基础.建议:提问为什么要强调“在每一个象限内”讨论函数图象的增减.●类比导入 填表分析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区别.函数 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y=kx(k≠0) y=(k≠0)图象形状 直线 双曲线k>0 位置 第一、三象限 第一、三象限增减性 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 位置 第二、四象限 第二、四象限增减性 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教学与建议】教学:类比导入,为本课时探究综合应用反比例的图象和性质奠定基础.建议:分小组讨论后再填表. *命题角度1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图象性质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上任取一点(x1,y1),则k=x1y1.【例1】已知反比例函数y=经过点(2,-2)和(m,1),则m的值是(C)A.2 B.1 C.-4 D.4【例2】已知点P(3,-2)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则k=__-6__;在第四象限内,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__增大__. *命题角度2 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由双曲线y=上的任意一点向两坐标轴引垂线,所构成的矩形的面积为定值|k|,这一点与一个垂足及原点所确定的三角形的面积为定值|k|.【例3】如图,点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过点B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C,则△OAB的面积为(A)A.1 B.2 C.3 D.4【例4】如图,根据图象写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y=-__. *命题角度3 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解题的方法是综合利用函数、方程、几何性质进行解题.【例5】如图,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有点P1,P2,P3,P4,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2,3,4.分别过这些点作x轴与y轴的垂线,图中所构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为S1,S2,S3,则S1+S2+S3=____.【例6】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的一点,过点A作平行四边形ABCD,使点B,C在x轴上,点D在y轴上.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6,则k的值为__-6__.*命题角度4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与线段长度的关系,活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活用面积公式和图形特点,将不等式、函数、方程(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例7】如图,一次函数y1=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m为常数且m≠0)的图象都经过点A(-1,2),B(2,-1),结合图象,则不等式kx+b>的解集是(C)A.x<-1 B.-1C.x<-1或02【例8】如图,已知直线y1=k1x+b与x轴、y轴相交于P,Q两点,与y2=的图象相交于A(-2,m),B(1,n)两点,连接OA,OB.给出下列结论:①k1k2<0;②m+n=0;③S△AOP=S△BOQ;④由图象知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x<-2或0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性,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培养学生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性质解决问题.▲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综合应用.◆活动1 新课导入1.若点A(7,y1),B(5,y2)在双曲线y=-上,则y1,y2的大小关系为__y1>y2____.2.若点(-2,y1),(-1,y2),(1,y3)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为__y2>y1>y3____.3.点A(-2,a),B(-1,b),C(3,c)在双曲线y=(k>0)上,试确定a,b,c的大小关系为__c>a>b__.◆活动2 探究新知1.教材P7 例3.提出问题:(1)点A(2,6)在第几象限?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6),所以这个函数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第几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怎样变化?(2)对于第(1)问,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要判断函数的性质,我们首先可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一般用什么方法?请同学们试着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根据该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答第(1)问;(3)我们如何判断点在不在函数的图象上?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7 例4.提出问题:(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有哪几种可能?由图可知这个函数的图象的一支位于第几象限?所以另一支必位于第几象限?怎么求常数m的取值范围?(2)要比较y1和y2的大小,可以根据反比例函数的什么来解答?因为m-5>0,所以这个函数的性质是什么?因此当x1>x2时,y1和y2有怎样的大小关系?(3)第(2)问除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请同学们试着用图象法或数形结合法比较y1和y2的大小.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3.(1)如图①,点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PA⊥x轴于点A,连接PO.若S△PAO=8,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__y=-__;(2)如图②,点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PA⊥x轴于点A,PB⊥y轴于点B,四边形PAOB的面积为12,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__y=-__.(3)由(1)(2)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a,b)(其中a≠0,b≠0),可求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题步骤如下:(1)设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y=__;(2)把x=__a__,y=__b__代入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出__k=ab__;(3)所求的反比例函数为__y=__;(4)过点A作x轴,y轴的垂线,两垂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S=__|k|__.◆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1)根据图象,写出点A,B的坐标;(2)求出两函数的解析式;(3)根据图象回答: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解:(1)A(-6,-2),B(4,3);(2)把B(4,3)代入y=,得3=,∴m=12,∴y=.把A(-6,-2),B(4,3)代入y=kx+b,得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3)由图象可知,当-64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例2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A(1,m),过点A作AB⊥y轴于点B,且△AOB的面积为1.(1)求m,k的值;(2)若一次函数y=nx+2(n≠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求实数n的取值范围.解:(1)由已知,得S△AOB=×1×m=1,解得m=2,把A(1,2)代入y=,得k=2;(2)由(1)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y=,则=nx+2有两个不同的解,方程去分母,得nx2+2x-2=0,则Δ=4+8n>0,解得n>-且n≠0.练习1.教材P8 练习第1,2题.2.反比例函数y=与正比例函数y=2kx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图象不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D) 3.如图,双曲线y=与直线y=-x交于A,B两点,且点A(-2,m),则点B的坐标是(A)A.(2,-1) B.(1,-2)C. D.4.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一支位于第一象限.(1)判断该函数图象的另一支所在的象限,并求m的取值范围;(2)O为坐标原点,点A在该反比例函数位于第一象限的图象上,点B与点A关于x轴对称,若△OAB的面积为6,求m的值.解:(1)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知,该函数图象的另一支在第三象限,且m-7>0,则m>7;(2)设线段AB交x轴于点C.∵点B与点A关于x轴对称,若△OAB的面积为6, 则△OAC的面积为3,∴(m-7)=3,∴m=13.◆活动5 课堂小结1.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2.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3.反比例函数中系数k的几何意义.1.作业布置(1)教材P9 习题26.1第6,7,8题;(2)学生用书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