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有关物理问题教师备课 素材示例●置疑导入 勘探小组进行野外勘探,途中遇到一片烂泥湿地.他们沿着前进的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问题:1.你能用物理中学过的关于压强的知识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2.压强问题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吗?【教学与建议】教学:日常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议:教师展示情境后先复习物理中有关压强的知识,再提出问题.●悬念激趣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了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给你一个支点,你能撬动地球吗?这里蕴含着什么原理呢? 杠杆原理: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由这个等式,我们可以发现当阻力,阻力臂一定时,__动力和动力臂__成反比例函数关系.【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科学家的经典名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尝试用反比例函数关系理解问题.建议:教师先用幻灯片展示图片,然后给出名言,继而提出问题. *命题角度1 利用物理知识识别反比例函数图象根据压强、电压、力等物理知识,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解决问题.【例1】“科学用眼,保护视力”是青少年珍爱生命的具体表现.科学证实:近视眼镜的度数y(度)与镜片焦距x(m)成反比例.若500度近视眼镜片的焦距为0.2 m,则表示y与x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B) 【例2】已知电源I(安培)、电压U(伏特)、电阻R(欧姆)之间的关系为I=.当电压为定值时,I关于R的函数图象是(C) *命题角度2 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解决物理问题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物理中常见的杠杆、电功率、压强等问题.【例3】小楠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时看到两件“王字铜衡”,这是我国古代测量器物重量的一种比较准确的衡器,体现了杠杆原理.小楠决定自己也尝试一下,她找了一根长100 cm的匀质木杆,用细绳绑在木杆的中点O并将其吊起来,在中点的左侧距离中点25 cm处挂了一个重1.6 N的物体,在中点的右侧挂了一个苹果,当苹果距离中点20 cm时木杆平衡了,可以估计这个苹果的重量是(C)A.1.28 N B.1.6 N C.2 N D.2.5 N【例4】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kPa)是气体体积V(m3)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1)求这一函数的解析式;(2)当气体体积为1 m3时,气压是多少?(3)当气体内的气压大于140 kPa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体的体积应不小于多少?(精确到0.01 m3)解:(1)设p=,根据题意,得120=,所以k=96.故p=;(2)当V=1 m3时,p==96(kPa);(3)当p=140 kPa时,V=≈0.69(m3).答:为了安全起见,气体的体积应不小于0.69 m3.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通过反比例函数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建模思想.2.经历“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拓展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物理问题.▲难点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活动1 新课导入“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如是说,他的“杠杆原理”通俗地讲是: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由上述等式,我们发现,当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和动力臂成反比例函数关系.◆活动2 探究新知1.教材P14 例3.提出问题:(1)由“杠杆原理”可知,本例中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2)动力F是动力臂l的反比例函数吗?若是,请写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请独立完成例3;(4)思考:在我们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15 例4.提出问题:(1)用电器的功率P、电压U与电阻R有怎样的关系式?(2)对PR=U2,通过公式变形,可以得到P=____或R=____;(3)当U=220,即U一定时,P是R的反比例函数吗?请写出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4)请独立完成例4.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例题与练习例1 在某一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电流I(A)与电阻R(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求I与R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结合图象回答:当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12 A时,电路中电阻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1)设I=,根据题目条件知,当R=6时,I=6,∴k=36.∴I=;(2)根据图象得R≥3.例2 某汽车的功率P(W)为一定值,它的速度v(m/s)与它所受的阻力F(N)之间的函数关系为v=,且当F=3 000时,v=20.(1)这辆汽车的功率是多少瓦?请写出这一函数的解析式;(2)当它所受的阻力为2 500 N时,汽车的速度为多少?(3)如果限定汽车的速度不超过30 m/s,则阻力在什么范围?解:(1)由v=,得P=Fv=3 000×20=60 000(W),∴这辆汽车的功率为60 000 W,此函数的解析式为v=;(2)v===24,∴汽车的速度为24 m/s;(3)由≤30,化简,得≤1.∵F>0,∴F≥2 000,∴阻力大于或等于2 000 N.练习1.已知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我们知道,刀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钝,如果刀刃磨薄,刀具就会变得锋利.下列说法中,能正确解释刀具变得锋利这一现象的是(D) A.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B.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C.当压力一定时,压强随受力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D.当压力一定时,压强随受力面积的减小而增大2.已知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蓄电池时,电流I(A)与电阻R(Ω)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它的图象如图所示.如果以此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其限制电流不能超过10 A,那么用电器可变电阻R应控制的范围是__R≥3.6__.3.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kPa)是气球的体积V(m3)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kPa是一种压强单位)(1)写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2)当气球的体积为0.8 m3时,气球内的气压是多少千帕?(3)当气球内气压大于144 kPa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球的体积应不小于多少立方米?解:(1)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p=;(2)120 kPa;(3)当p=144 kPa时,V= m3.根据函数图象得,当p≤144 kPa时,V≥ m3.∴为了安全起见,气球的体积应不小于 m3.◆活动4 完成附赠手册◆活动5 课堂小结1.反比例函数知识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2.进一步掌握建模思想.1.作业布置(1)教材P16~17 习题26.2第3,6,8题;(2)学生用书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