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7.2.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师备课 素材示例●置疑导入 在10倍放大镜下看到的三角尺与原三角尺相比,三角尺的边长、角、周长、面积这些量,哪些量没有变?哪些量被放大了10倍?哪些量不止放大了10倍?【教学与建议】教学: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与原三角尺相似,在由问题导入课题中感悟新知.建议:学生先讨论结果,教师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结果呈现给学生.●归纳导入 (1)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上,画出一个与已知△ABC相似(点A,B,C均在格点上),但相似比不为1的格点三角形A1B1C1(每小组至少画两种情况);(2)分别计算△ABC与△A1B1C1的相似比、周长比及面积比,然后填表.相似比 周长比 面积比△ABC∽△A1B1C1 【归纳】当相似比等于k时,周长比等于__k__,面积比等于__k2__.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__相似比__,面积的比等于__相似比的平方__.【教学与建议】教学:学生动手试验——观察——思考——归纳——发现的学习过程,分别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相似比的关系、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建议:先猜测得到命题: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再进行证明. *命题角度1 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求线段长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例1】已知△ABC∽△A′B′C′,AB=8,A′B′=4,则=(A)A.2 B. C.3 D.【例2】如图,光源P在横杆AB的正上方,AB在灯光下的影子为CD,AB∥CD,AB=2 m,CD=6 m,点P到CD的距离是2.7 m,则点P到AB的距离是__0.9__m. *命题角度2 利用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解决周长问题涉及两个三角形的周长问题,可以先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解决.【例3】已知△FHB∽△EAD,它们的周长分别为12和6,且FH=4,则EA的长为(B)A.3 B.2 C.4 D.5【例4】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则△DEC和△ABC的周长之比为__1∶2__. *命题角度3 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解决面积问题涉及两个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可以先根据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解决.【例5】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F为CD边的两个三等分点,连接AF,BE交于G,则S△EFG∶S△ABG=(C)A.1∶3 B.3∶1 C.1∶9 D.9∶1 【例6】如图,在△ABC中,点D是AB边上的一点,若∠ACD=∠B,AD=1,AC=2,△ADC的面积为1,则△BCD的面积为__3__.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重点理解并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探索证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活动1 新课导入1.类似三角形全等,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它有哪些性质?2.已经掌握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活动2 探究新知1.教材P37 探究.(1)在三角形中除了三条边的长度,三个角的度数,还有哪些量是我们可以研究的?(2)仿照图27.2-13证明: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3)仿照图27.2-13证明: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4)请证明: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38 思考.请证明: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活动3 知识归纳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对应边、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__相似比__.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__相似比__.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已知△ABC∽△A′B′C′,它们的周长分别为60 cm和72 cm,且AB=15 cm,B′C′=24 cm,求BC,AC,A′B′和A′C′的长.解:∵△ABC∽△A′B′C′,∴=,即=,∴A′B′=18 cm,同理,BC=20 cm,∴AC=60-20-15=25(cm),A′C′=72-18-24=30(cm).例2 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涂料,边BC=120 mm,高AD=80 mm,要把它加工成一个矩形零件,使矩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在AB,AC上.该矩形的长QM=y(mm),宽MN=x(mm),如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解:∵PN∥BC,AD⊥BC,∴AE⊥PN.易知PN=QM=y,DE=MN=x.∵PN∥BC,∴△APN∽△ABC,∴=,∴=,即y=120-x.例3 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CB,AD∥BC,且AD=BC,E为AD上一点,AC与BE交于点F,若AE∶DE=2∶1,则=____.练习1.教材P39 练习第1,2,3题.2.如图,在△ABC中,DE∥BC,=,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C) A.= B.= C.= D.=3.如图,在△ABC中,AB=5,BC=3,AC=4,PQ∥AB,点P在AC上(与点A,C不重合),点Q在BC上.(1)当△PQC的面积与四边形PABQ的面积相等时,求CP的长;(2)当△PQC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的周长相等时,求CP的长.解:(1)∵S△PQC=S四边形PABQ,∴S△PQC∶S△ABC=1∶2.∵PQ∥AB,∴△PQC∽△ABC,∴==,∴CP2=CA2=×42=8,∴CP=2;(2)∵△PQC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的周长相等,∴PC+CQ=PA+AB+QB=×(AB+BC+AC)=6,∴CQ=6-CP.∵PQ∥AB,∴△PQC∽△ABC,∴=,即=,解得CP=.◆活动5 课堂小结1.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对应边、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作业布置(1)教材P42~43 习题27.2第6,12题;(2)学生用书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