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师备课 素材示例●置疑导入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2.我们学习过哪些三角形相似的方法?3.观察两副三角尺,其中有同样两个锐角(30°与60°,或45°与45°)的两个三角尺大小可能不同.它们相似吗?4.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组角对应相等,那么它们一定相似吗?【教学与建议】教学:置疑导入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建议:通过观察有同样两个锐角的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尺,发现:它们的形状相同.猜想它们相似.●情景导入 用放大镜放大一个三角尺.提出问题:在放大镜中看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比,边长变化了吗?角度变化了吗?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吗?【教学与建议】教学:用放大镜放大实物三角形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建议:引导学生回答,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命题角度1 利用两角相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由两角分别相等判定三角形相似,需注意公共角、对顶角等明显相等的角.【例1】在△ABC中,∠A=40°,∠B=75°,下图各三角形中与△ABC相似的是__△DEF和△HGK__. 【例2】如图,D是△ABC的边AB上的一点,若∠1=__∠B__,则△ADC∽△ACB;若∠2=__∠ACB__,则△ADC∽△ACB. *命题角度2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方法:①再找一个锐角相等.②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成比例.【例3】如图,在△ABC中,高BD,CE相交于点F,图中与△BEF相似的三角形共有(C)A.1个 B.2个 C.3个 D.4个【例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和斜边长分别为8 cm和15 cm,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和斜边长分别是6 cm和 cm,这两个直角三角形__是__(选填“是”或“不是”)相似三角形. *命题角度3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求线段的长一般先根据两个角分别相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再利用对应边成比例求线段的长.【例5】如图,在△ABC中,D是边AB上的一点,∠ADC=∠ACB,AD=3,BD=9,则边AC的长为(C)A.2 B.4 C.6 D.8 【例6】如图,点P1,P2,P3,P4均在坐标轴上,且P1P2⊥P2P3,P2P3⊥P3P4,若点P1,P2的坐标分别为(0,-1),(-2,0),则点P4的坐标为__(8,0)__. *命题角度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常结合四边形、三角形或圆的一些知识综合考查,做题时需从复杂图形中抽离出简单图形,再根据相关图形的性质解决.【例7】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O的直径,且AB=4,AC=5,AD=4,则⊙O的直径AE=__5__. 【例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0,BC=10,点P为AB边上一动点,DP交AC于点Q.(1)求证:△APQ∽△CDQ;(2)P点从A点出发沿AB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点移动,移动时间为t s.当t为何值时,DP⊥AC 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PQ∽△CDQ;(2)当DP⊥AC时,∠QCD+∠QDC=90°.∵∠ADQ+∠QDC=90°,∴∠DCA=∠ADP.又∵∠ADC=∠DAP=90°,∴△ADC∽△PAD,∴=,∴=,解得PA=5.又∵P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A点向B点移动,∴t=5.即当t为5时,DP⊥AC.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和直角三角形相似,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经历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体会类比思想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及直角三角形中特有的相似判定方法.▲难点探究两个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活动1 新课导入1.展示老师用的大三角板(45°和45°)及学生用的小三角尺(45°和45°),请学生们观察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2.如果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活动2 探究新知1.教材P35 例2以上内容.提出问题:(1)作△ABC和△A′B′C′,使∠A=∠A′,∠B=∠B′,分别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边长,计算,,的值,你有什么发现?由此你能做出一个怎样的猜想?(2)尝试证明“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36 思考.提出问题:(1)直角三角形三边存在什么关系?(2)已知两边成比例,如何判定两直角三角形相似?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①一锐角对应相等;②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③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成比例.3.思考:同学们总结一下,两等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有哪些?两等边三角形,两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呢?两等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有:①顶角相等;②底角相等;③腰和底对应成比例.所有等边三角形都相似,所有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教材P35 例2.例2 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CAB的平分线交⊙O于点D,过点D作AC的垂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BC交AD于点F.若AB=6,AD=5,求AF的长.解:如图.连接BD.∵AB是⊙O的直径,∴∠ADB=90°,∴BD2=AB2-AD2=11.∵∠2=∠3,∠2=∠1,∴∠1=∠3.∵∠ADB=∠BDF=90°,∴△DFB∽△DBA,∴=,∴BD2=AD·DF,∴DF==,∴AF=AD-DF=5-=.例3 如图,在△ABC与△ADB中,∠ABC=∠ADB=90°,AC=10 cm,AB=8 cm,如果图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求AD的长.解:∵∠ABC=∠ADB=90°,∴当△ABC∽△ADB时,则有=,即=,∴AD=6.4 cm;当△ABC∽△BDA时,则有=,即=,∴BD=6.4 cm,∴AD==4.8(cm).综上所述,AD的长为6.4 cm或4.8 cm.练习1.教材P36 练习第1,2,3题.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AED的是(D) A.∠AED=∠B B.∠ADE=∠C C.= D.=3.在△ABC和△A′B′C′中,∠C=∠C′=90°,AC=12,AB=15,A′C′=8,则当A′B′=__10__时,△ABC∽△A′B′C′.4.如图,BD是⊙O的直径,A,C是⊙O上的两点,且AB=AC,AD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E.求证:△ABD∽△AEB.证明:∵AB=AC,∴=,∴∠ADB=∠ABC.又∵∠BAE=∠DAB,∴△ABD∽△AEB.◆活动5 课堂小结1.会用两角对应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2.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1.作业布置(1)教材P43~44 习题27.2第7,13题;(2)学生用书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