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3.1位似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3.1位似教案

资源简介

27.3 位似
第1课时 位似
教师备课 素材示例
●情景导入 1.生活中我们经常把照片放大或缩小,由于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我们得到的照片是真实的.
  
2.如图,多边形ABCDE,把它放大为原来的2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1,应该怎样做?你能说出画相似图形的一种方法吗?
【教学与建议】教学:从实际生活中具有位似特征的现象引入课题,感受位似的存在.建议: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类似的图形,理解位似是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归纳导入 请观察下列图形,并回答问题.
  
 
【归纳】1.每组图形内的两个图形是__相似__图形.
2.对于两个多边形,如果它们的对应顶点的连线__相交于一点__,并且这点与对应顶点所连线段__成比例__,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就是位似多边形.对应顶点的连线的交点叫做__位似中心__.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几组位似图形的展示及问题的层层深入,对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建议:强调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两个图形的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二是这点与对应顶点所连线段成比例.
*命题角度1 识别位似图形
两个图形位似需满足以下条件:①两个图形相似;②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③两个图形的每对对应点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
【例1】下列各组图中,不是位似图形的是(B)
      
【例2】已知△ABC∽△A′B′C′,下列图形中,△ABC与△A′B′C′存在位似关系的是__①②③__.(填序号)
      
*命题角度2 利用位似的性质求位似中心
位似中心是位似图形上对应点所在直线的交点,通过作直线找到交点,这个交点就是位似中心.
【例3】如图,两个三角形是位似图形,它们的位似中心是(A)
A.点P B.点O C.点M D.点N
   
【例4】如图,△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相似比是1∶2.若AB=2 cm,则A′B′=__4__cm,并在图中画出位似中心O.
*命题角度3 利用位似的性质计算
位似是一种特殊的相似,故相似图形的一切性质都适用于位似图形.
【例5】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后得到△DEF,已知△ABC与△DEF的面积比为1∶9,则AB∶DE的值为(A)
A.1∶3 B.1∶2 C.1∶ D.1∶9
   
【例6】如图,以O为位似中心将四边形ABCD放大后得到四边形A′B′C′D′,若OA=4,OA′=8,则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的周长的比为__1∶2__.
*命题角度4 利用位似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通过作位似图形,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作位似图形的关键是确定原图形中各顶点的对应点,原理是位似图形上各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例7】如图,请在8×8的正方形网格中,以点O为位似中心,作出△ABC的一个位似图形△A′B′C′,使△A′B′C′与△ABC的相似比为2∶1.
解:如图,△A′B′C′为所求的三角形.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2.掌握画位似图形的方法.
▲重点
理解并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性质及画法.
▲难点
位似图形的多种画法.
◆活动1 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下面这些相似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呢?
◆活动2 探究新知
1.教材P47.
提出问题:
(1)观察图27.3 1和图27.3 2,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有什么共同特征?
(2)位似图形和相似图形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是位似图形?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2.教材P47 图27.3 2,P48 第1个探究.
提出问题:
(1)如何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画位似图形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活动3 知识归纳
1.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连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位似图的性质:(1)位似图形一定相似,位似比等于__相似比__;(2)位似图形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3)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或相似比;(4)对应线段__平行__或者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
3.总结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1)确定位似中心(位似中心可以在图形外部,也可以在图形内部,还可以在图形的边上,还可以在某一个顶点上);(2)连接图形各顶点与位似中心O的线段(或延长线);(3)按位似比进行取点;(4)顺次连接上述各点,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活动4 例题与练习
例1 如图,正五边形FGHMN是由正五边形ABCDE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若AB∶FG=2∶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
A.2DE=3MN
B.3DE=2MN
C.3∠A=2∠F
D.2∠A=3∠F
例2 如图,矩形ABCD与矩形AB′C′D′是位似图形,A为位似中心,已知矩形ABCD的周长为24,BB′=4,DD′=2,求AB,AD的长.
解:∵矩形ABCD的周长为24,∴AB+AD=12.设AB=x,则AD=12-x,AB′=x+4,AD′=14-x.∵矩形ABCD与矩形AB′C′D′是位似图形,∴=,即=,解得x=8,∴AB=8,AD=12-8=4.
例3 如图,△ABC与△A′B′C′关于点O位似,BO=3,B′O=6.
(1)若AC=5,求A′C′的长;
(2)若△ABC的面积为7,求△A′B′C′的面积.
解:(1)∵△ABC与△A′B′C′是位似图形,BO∶B′O=3∶6=1∶2,∴△ABC∽△A′B′C′,且相似比为,∴=,即=,∴A′C′=10;
(2)由(1),得==,即=,∴S△A′B′C′=7×4=28.
练习
1.教材P48 练习第1,2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分别在△ABC的边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则△ADE是△ABC放大后的图形
 B.两位似图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
 C.位似多边形中对应对角线之比等于相似比
 D.位似图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已知四边形ABCD和位似中心点O,画出它的位似图形A′B′C′D′,且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的相似比为1∶2.(画一个)
解:如图所示:
◆活动5 课堂小结
1.位似图形的概念.
2.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
1.作业布置
(1)教材P51 习题27.3第1,2题;
(2)学生用书对应课时练习.
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