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师备课 素材示例●情景导入 如图,身高1.6 m的小敏用一个两锐角分别是30°和60°的三角尺测量一棵树的高度(∠CAD=30°).已知她与树之间的距离为6 m,那么这棵树大约有多高?【教学与建议】教学: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等知识,计算CE的长度.建议:学生自己回答上述问题,为学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做好铺垫.●归纳导入 请同学们拿出一副三角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块三角尺各有几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2.在前面我们已经得到sin 30°=,sin 45°=.如图,根据前面的知识,求出各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归纳】sin 30°=____,cos 30°=____,tan 30°=____,sin 45°=____,cos 45°=____,tan 45°=__1__.【教学与建议】教学:用学生熟悉的三角尺,结合所学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知识来导入,通俗易懂.建议:问题设置成练习题或探究题,让学生思考、练习、探究. *命题角度1 直接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要熟记30°,45°,60°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例1】cos 30°的值等于(A)A. B. C.1 D.2【例2】如果∠A是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则cos A=____. *命题角度2 含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计算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与实数、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等混合进行计算,计算时注意每一步的依据.【例3】计算|1-tan 45°|的结果为(B)A.1- B.0 C.-1 D.1-【例4】计算:(1)sin 60°-4 cos230°+cos45°·cos 60°;(2)+sin260°-|cos45°-1|-(2 023-2cos 60°)0.解:(1)原式=×-4×+××=-1;(2)原式=2+×-1+-1=-1. *命题角度3 由三角函数值确定角度当锐角三角函数值一定,只有唯一的锐角与之对应,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例5】已知∠α为锐角,且sin α=,则∠α的度数为(B)A.30° B.45° C.60° D.90°【例6】若sin (α-10°)=,则锐角α的度数为(D)A.30° B.40° C.60° D.70°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掌握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能够用它们进行计算.2.能够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锐角的大小.3.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并能进行有关的推理.▲重点掌握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能够用它们进行计算.▲难点理解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探索过程.◆活动1 新课导入在前面我们已经得到sin 30°=,sin 45°=,你能得到30°,45°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吗?不妨试试看.解:cos 30°=,tan 30°=,cos 45°=,tan 45°=1.◆活动2 探究新知教材P65 探究.提出问题:(1)老师手中的两块三角尺(如图)有几个不同的锐角?这几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2)还记得我们推导正弦关系的时候所得到的结论吗?你能推导出sin 60°的值以及30°,45°,60°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吗?(3)如图,分别在含30°和45°角的直角三角形中,设较短边长为1,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定义填空:①sin 30°=,sin 45°=,sin 60°=;②cos 30°=,cos 45°=,cos 60°=;③tan 30°=,tan 45°=__1__,tan 60°=____.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30°,45°,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下表: 锐角A 锐角三角函数 30° 45° 60°sin Acos Atan A 1 ◆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教材P66 例3.例2 教材P66 例4.例3 如图,在△ABC中,∠ABC=90°,∠A=30°,D是边AB上一点,∠BDC=45°,AD=4,求BC的长.解:∵∠B=90°,∠BDC=45°,∴△B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BC.在Rt△ABC中,tan A=tan 30°=,即=,解得BC=2(+1).练习1.教材P67 练习第1,2题.2.点M(-sin 60°,cos 60°)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B )A. B. C. D.3.计算:(1)tan 30°·tan 60°+2;(2)(-1)2 020-(cos 60°)-3+(sin 40°-1)0+|3-8sin 60°|.解:(1)原式=×+2×=1+2-=3-;(2)原式=1-8+1+=-6+.◆活动5 课堂小结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及其运用.1.作业布置(1)教材P69 习题28.1第3题;(2)学生用书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