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4.1.2 人的生殖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4.1.2 人的生殖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二节 人的生殖
本节在知识体系上,通过前面对“人的起源和发展”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这给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习后面遗传和变异的基础,所以“人的生殖”在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知识内容方面,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生殖器官的各个结构和相应结构的生理功能以及了解胚胎发育的过程。
学生正值青春期,渴望得到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关于人的生殖前概念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于“男、女最重要的生殖器官”“受精的场所”“新生命的起点”“怀孕的开始”“怀胎十月”等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是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要求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直面科学,在解构错误前概念中构建科学概念,感恩父母、健康生活,升华生命价值。
生命观念 认同人的生殖系统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点。
科学思维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探究实践 1.用橡皮泥等制作子宫内胎儿、脐带和胎盘的模型,进一步理解胚胎获取物质、排出废物的过程。 2.模拟体验母亲怀孕过程活动,感受怀孕过程中母亲的艰辛。
态度责任 强化感恩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和图片。
一、导入新课
展示龙凤胎新生儿的照片。
教师: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我们每个人又是怎样来到世上的呢?受精卵最终在女性的什么部位发育成胎儿?图片上的两个婴儿,哪个是女孩,哪个是男孩呢?怎么区分性别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的生殖》。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生殖系统
教师讲解:其实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再由母体产出,这个过程就是人的生殖。人体中负责“生殖”功能的就是生殖系统。
1.多媒体出示男性生殖系统图片,思考:
(1)男性生殖系统的生殖器官有哪些?
(2)它们具有哪些功能呢?
(3)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进行纠正和补充。
教师根据男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正面),按照精子产生排出的“途径”一一讲解相应结构及其功能。
多媒体出示男性生殖系统示意图(侧面),并总结产生和输送精子的过程。
2.教师过渡:刚刚我们学习的是男性生殖系统,那女性生殖系统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出示女性生殖系统图片,思考:
(1)女性生殖系统的生殖器官包括哪些部分?
(2)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
(3)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进行纠正和补充。
教师根据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正面),按照卵细胞产生排出的“途径”一一讲解相应结构及其功能。
多媒体出示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侧面),并总结产生和输送卵细胞的过程。
3.师生共同总结:
男性生殖器官——睾丸(能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生殖器官——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探究二 生殖过程
教师讲述: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它们分别含有男性和女性的遗传物质。接下来我们先认识一下精子和卵细胞。
1.多媒体出示精子示意图和卵细胞示意图:
     
请同学们描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状。
教师讲解:精子很小,形似蝌蚪,全长60微米,是男性体内最小的细胞。卵细胞不能自由运动,要依赖输卵管平滑肌的收缩及上皮的纤毛运动而被动地向子宫腔移动。
2.教师过渡:那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相遇的呢?
教师讲解: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游动进入子宫,进而进入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够进入卵细胞并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我们把卵细胞和精子融合为一个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内。
教师提问:受精后,受精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教师讲述: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注意是附着在子宫内膜上而不是停留在子宫腔内)子宫内膜已经增厚,血管增生,为胚泡的附着创造条件。
多媒体展示教材P10图4-9排卵、受精和胚泡发育示意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胚泡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这就是怀孕,好比一粒种子落在了土壤中,思考这里的“种子”和“土壤”分别指的是什么?
学生分析后回答:“种子”是胚泡,“土壤”是子宫内膜。
【强调】受精卵是生命的起点。
3.教师过渡:胚泡附着在子宫内膜上之后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在8周左右时发育成胎儿,然后在妈妈的子宫中度过38周左右的时间,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子宫中胎儿的形成以及变化过程。
多媒体出示不同时期子宫以及胎儿的发育情况图:
学生观看图片,感受生命的变化。
教师讲述:在子宫内膜上,胚泡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在8周左右时发育成胎儿——已经呈现出人的形态。
教师提问:在200多天的子宫生活中,胎儿究竟是如何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组织学生观察子宫内的胎儿、脐带和胎盘关系的示意图以及阅读教材P11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
胎儿胎盘母体
【强调】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输送营养物质、氧和代谢废物的通道。
4.教师讲述:一般来说,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266天)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用多媒体展示分娩的过程,并讲述:分娩过程虽然简单,但对母亲来说却十分不易,母亲在孕育我们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重负。生命来之不易,我们都应当热爱父母,珍惜生命,珍爱自己。
5.课后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科学家的故事”, 了解试管婴儿技术。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得不赞叹生命的伟大与神奇!精子和卵细胞的相遇孕育出了神奇而伟大的生命,这是自然界中奇妙而美丽的约会。受精卵发育成自然界最美的生灵,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希望同学们关爱生命、珍惜亲情。
第二节 人的生殖
本节课从人的生殖系统组成和功能、人的生殖过程两方面了解人的生殖。教学中始终注重学生生物学科的理性思维培养,如在学习生殖系统时强调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在学习受精作用时强调进化与适应观。结合母亲生育的艰辛,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母亲、珍爱生命的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