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教案

资源简介

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置疑导入 如图,为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准备了如下测量工具:①含30°和60°两个锐角的三角尺;②皮尺.你能利用上述测量工具测出这棵大树的高度吗?
(用多媒体演示上面的问题,并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教学与建议】教学:以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议: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复习导入 1.锐角A的三角函数有哪几种?如何表示?
答:将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A的三角函数.
sin A= cos A= tan A=
2.在Rt△ABC中,∠C=90°,若tan A=,则sin A=____,cos A=____.
  【教学与建议】教学:复习内容层层递进,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建议: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纠正问题.
●悬念激趣 网络购物从一个新生事物变成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的购物方式.本课老师也准备了几件物美价廉的宝贝(如图),投放进几家商铺进行出售,你们有没有信心抢到呢?
很好,我们先看看商铺里面有些什么宝贝吧,看谁能抢到它们!(利用多媒体投影)
商铺:
  
【教学与建议】教学:以网购,积极抢购订单的形式引入新课,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议: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命题角度1 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线段长度
构造直角三角形,把特殊角放在直角三角形中,借助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
【例1】如图,在△ABC中,∠C为钝角,∠A=30°,tan B=1,AC=2,则AB等于(A)
A.3+ B.2+2
C.5 D.
【例2】如图,AD是△ABC的中线,tan B=,cos C=,AC=.
(1)求BC的长;
(2)求sin ∠ADC的值.
解:(1)过点A作AE⊥BC于点E.
∵cos C=,∴∠C=45°.
在Rt△ACE中,CE=AC·cos C=1,∴AE=CE=1.
在Rt△ABE中,tan B=,即=,
∴BE=3AE=3,∴BC=BE+CE=3+1=4;
(2)∵AD是△ABC的中线,∴CD=BC=2.∴DE=CD-CE=1.
∵AE⊥BC,DE=AE,∴∠ADC=45°.∴sin ∠ADC=.
*命题角度2 由特殊三角函数值求角度
由特殊三角函数值求得对应的特殊角度,再展开相关计算.
【例3】在△ABC中,若+=0,则∠C的度数是(D)
A.30° B.45° C.60° D.90°
【例4】已知∠A是△ABC的内角,且sin =,则tan =____.
*命题角度3 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
在考查实数的运算时,熟知零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绝对值的性质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再根据实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例5】计算:
(1)+(-2)-1-(-2 024)0;
解:原式=--1
=2--1
=;
(2).
解:原式=

=1.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重点
能够进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构建直角三角形,运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
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一副三角尺进行演示),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如图①),那么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有一个锐角是45°呢(如图②)?由此你能发现这些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吗?
    
◆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如图,在Rt△ABC中,∠C=90°,∠A=30°,那么a,b,c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sin 3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
3.cos 30°等于多少?tan 30°呢?
4.sin 60°,cos 60°,tan 60°呢?
5.45°角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呢?
6.填写表格:
三角函数值 sin α cos α tan α
30°
45°
60°
  【归纳】sin 30°=,sin 45°=,sin 60°=;
cos 30°=,cos 45°=,cos 60°=;
tan 30°=,tan 45°=1,tan 60°=.
◆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计算:
(1)sin 30°+cos 45°;
(2)sin260°+cos260°-tan 45°.
【方法指导】熟记(特殊角)三角函数的值,计算时一般不取近似值.
解:(1)sin 30°+cos 45°=+=;
(2)sin260°+cos260°-tan 45°=()2+()2-1=+-1=0.
【例2】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 m)
【方法指导】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图形构造直角三角形,找出图中的特殊角,最后根据特殊的三角函数值求出正确结论.
解:如图,根据题意可知,∠AOD=×60°=30°,OD=2.5 m,
∴OC=OD cos 30°=2.5×≈2.165(m).
∴AC=2.5-2.165≈0.34(m).
所以,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差约为0.34 m.
◆活动4 随堂练习
1.课本P9随堂练习.
2.在△ABC中,∠A,∠B都是锐角,且sin A=,cos B=,则△ABC的形状是(B)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3.在△ABC中,∠C=90°,∠B=2∠A,则tan A=____.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
【归纳】探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作业】课本P10习题1.3中的T1、T2、T3、T4.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很有帮助,以后教学中要继续发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