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本节在学生已经基本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的变异,能够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遗传与变异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也为后续《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学生已经知道生物的性状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这为理解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制曲线图及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这有利于开展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但分析获得的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还是有限的。生命观念 形成“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1.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2.举例说出遗传变异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3.举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探究实践 体验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态度责任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及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教学难点: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杂交育种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材P43“想一想,议一议”: 思考:图中金鱼与金鲫鱼的外形差异很大,你能说出金鲫鱼身体颜色变化的原因吗?教师讲述:金鱼躯体的颜色、形状等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金鲫鱼体色发生变化是因为控制躯体颜色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人类为了观赏需要,利用杂交的方法,使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集中到金鱼后代身上并显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基因进行了重新组合,这也属于生物的变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生物变异的知识。二、探究新知探究一 探究一种变异现象1.多媒体出示各种生物变异的图片: 教师讲述:在生物界中几乎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个生物,就像不同品种的菊花、玉米等,尽管它们非常相似,但总是有些差别。将同一植株玉米所结的种子种下去,长出的植株也会有高有矮,有的可能穗大粒多,有的可能穗小粒少。变异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变异的例子吗?同学们思考后回答。2.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1)组织学生分小组完成教材P44-45的探究活动。活动完成后,小组进行结果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结果和结论:结果: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大花生果实的长度值大多大于小花生果实的长度值。大花生品种中也有较小的花生,小花生品种中也有较大的花生,这种差异可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但环境引起的变异是有限度的,大小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的长度仍处于一定的范围。结论:大、小两种花生的差异是品种不同造成的,而同一品种的内部差异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注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多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①测量实验材料获取实验数据前,一定要取样,怎样取样才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客观、真实?②花生的果实的形状不太规则,有长轴和短轴,哪个更能表示花生果实的大小呢?你能找到哪些测量的工具呢?怎样能准确测量它的长度呢?③实验数据很多,怎样记录呢?如何让它们能清晰地表示大小两个品种的花生的变异呢?④本活动中共有几项不同的工作,小组应如何分工才能提高效率?(2)根据实验,小组完成讨论:①用语言描述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②计算并比较两个品种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③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你作出推测的依据是什么?④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吗?为什么?讨论完成后,抽取学生进行结果展示,教师进行纠正和补充。教师讲述:通过以上学习,你会认识到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可将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多媒体出示下表,对比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概念 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不会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引起原因 遗传物质 环境因素举例 玉米果穗中有黄色、白色、紫色果粒 水毛茛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而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深裂成丝状 拓展小资料:如果在染色体复制过程中,DNA结构发生变化,或者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都很可能引起变异,这些变异一般是可以遗传的。探究二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教师过渡:人们在了解了遗传变异的原理后,是如何利用生物的变异为人类造福的呢?1.多媒体出示选择繁育高产奶牛图,请学生们思考以下问题:(1)培养高产奶牛的方法叫什么?(2)选择什么样的性状的奶牛?这种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3)选择繁育的含义是什么?(4)选择繁育的局限性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讲述: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异,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可以不同,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含有控制高产奶量的遗传物质),通过繁育,后代还会出现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繁育,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保持高产奶量,甚至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2.教师:大家再来看看,小麦的杂交育种是怎么回事?(出示小麦杂交示意图,尝试让学生自己说出)学生思考后,回答:通过杂交,把好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即后代既高产又抗倒伏。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并强调人类会选择和培育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多媒体出示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事例,并思考:与选择繁育比较,杂交育种有什么优点?提示:杂交育种可以借助人的作用培育出新品种,但是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3.多媒体播放太空椒培育的视频,并提出下列问题:(1)太空椒都是品种好、个体大的吗?(2)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区别是什么?(3)诱变育种的优势和局限性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后进行回答。教师讲述: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够提高突变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诱变育种的局限性是诱发突变的方向难以掌握。所有的育种都有培育的过程,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三、课堂小结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1.变异的普遍性2.生物性状的变异取决于遗传物质,也受环境的影响。(1)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2)不遗传的变异:由环境条件决定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实验时间,使课堂高效进行,能够在一节课内完成实验。其中,应重视对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分析获得证明假设的依据,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但存在有些学生为了速度忽略测量的准确性,在巡视过程中应当给予指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