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1.1.1 锐角的正切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1.1.1 锐角的正切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 锐角的正切
●情景导入 如图是意大利著名的建筑——比萨斜塔,是世界著名建筑奇观,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奇迹广场四大建筑之一,也是意大利著名的标志之一.它从建成之日起便由于土层松软而倾斜,应该如何来描述它的倾斜程度呢?
【教学与建议】教学:创设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建议:启发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各种新鲜的想法.
●归纳导入 1.如图,两个斜坡AB和EF,哪个更陡一些?你是如何判断的?
解:EF更陡.∵=<=1,∴EF更陡.
     
2.如图,梯子AB沿墙OA下滑到CD处,OA=OD=4,OB=OC=3,梯子在AB和CD处哪个更陡一些?如何用图中数据判定?
解:AB更陡.=,=.
∵>,∴AB更陡.
【归纳】如图,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__正切__,记作__tan_A__,即tan A=____.tan A的值越大,斜坡越陡.
【教学与建议】教学:计算比较哪个斜坡陡一些从而导入课题,过渡自然.建议:猜想——计算——归纳,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命题角度1 根据定义求锐角的正切值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锐角确定,则其正切值等于这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例1】在Rt△ABC中,∠C=90°,AC=2,BC=3,则tan A=(B)
A. B. C. D.
【例2】在Rt△ABC中,∠C=90°,AB=13,BC=5,则tan A=____.
*命题角度2 利用正切函数求线段的长
根据正切的定义tan A=可以变形出两个计算公式:对边=邻边×正切,邻边=.
【例3】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锐角的正切值为,两直角边长的和为14,则斜边长是(D)
A.15 B.14 C. D.10
【例4】在Rt△ABC中,∠C=90°,AB=,tan A=,则BC的长是____.
*命题角度3 正切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坡度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也称为坡比.
【例5】如图是拦水坝的横断面,斜坡AB的水平宽度为10 m,斜面坡度为1∶2,则斜坡AB的长为(B)
A.4 m B.5 m C.12 m D.24 m
      
【例6】某人从点A沿着坡面AD前进了6 m到达点B的位置,此时他在垂直方向上上升了2 m,则坡面AD的坡度为____.
*命题角度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值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利用正切可以求点的坐标.关键是通过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例7】如图,点A(2,t)在第一象限,OA与x轴所夹的锐角为α,tan α=,则t的值是(D)
A.1 B.1.5 C.2 D.3
      
【例8】如图,P(12,a)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PH⊥x轴于H,则tan ∠POH的值为____.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掌握正切的定义及基本应用.
▲难点
利用正切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
你知道图中建筑物的名字吗?是的,它就是意大利著名的建筑——比萨斜塔,是世界著名建筑奇观,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奇迹广场四大建筑之一,也是意大利著名的标志之一.它从建成之日起便由于土层松软而倾斜,应该如何用数学方法来描述它的倾斜程度呢?
◆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
在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你有几种判断方法?
梯子AB比梯子EF更陡.
方法一:从图中很容易发现∠ABC>∠EFD,所以梯子AB比梯子EF陡.
方法二:因为AC=ED,所以只要比较BC,FD的长度即可判断哪个梯子陡.因为BC结论:竖直高度相等时,水平宽度越短,梯子越陡.
【探究2】正切的定义
如图,若小明因身高原因不能顺利测量梯子顶端到墙脚的距离B1C1,进而无法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他该怎么办?你有什么锦囊妙计?
小明想通过测量B1C1及AC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2C2及AC2,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
(1)Rt△AB1C1和Rt△AB2C2有什么关系?
(2)和有什么关系?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得=,即=.
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总可以得到Rt△AB2C2∽Rt△AB1C1,仍能得到=,因此,无论B2在梯子的什么位置(除点A外),=总成立.
【归纳】如图,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 A,即tan A=.
注意:
1.tan 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2.tan 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3.tan A不表示“tan ”乘“A”.
4.初中阶段,正切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一个锐角.
【探究3】坡度的定义
如图表示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1)tan α和tan β的值分别是多少?
(2)你能比较tan α和tan β的大小吗?
(3)根据tan 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你能判断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吗?
解:(1)甲梯中,tan α=.乙梯中,tan β==;
(2)tan α>tan β;
(3)∵tan α>tan β,∴甲扶梯更陡.
【归纳】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坡角.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即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或坡比).坡度越大,坡面就越陡.
◆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在△ABC中,∠C=90°,BC=6 cm,AB=10 cm,求tan A和tan B的值.
【方法指导】先求出AC,利用正切定义可求出.
解:由勾股定理,得AC=8,则tan A=,tan B=.
【例2】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走了130 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B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0 m,求山的坡度.
【方法指导】先求出AC,求出tan A即为山的坡度.
解:由勾股定理,得AC=120 m,
则tan A=.
答:山的坡度为.
◆活动4 随堂练习
课本P4随堂练习.
答案:
1.tan C=.
2.山的坡度为0.286.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
【归纳】(1)tan A=.
(2)tan 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3)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坡角;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
【作业】课本P4习题1.1中的T1、T2、T3.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发认知冲突,发现已有知识不能直接解决问题,需建立新的模型,通过探究、归纳得出正切的定义,再运用这一定义进行计算加以巩固,整个流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个从已有知识发展出新知识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