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情景导入 如图,以40 m/s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小球的飞行路线将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飞行高度h(m)与飞行时间t(s)之间具有关系:h=20t-5t2.考虑以下问题:(1)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15 m?如能,需要飞行多长时间?(2)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 m?如能,需要飞行多长时间?(3)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5 m?为什么?(4)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少时间?解:(1)15=20t-5t2,t1=1,t2=3,∴需要飞行1 s或3 s;(2)20=20t-5t2,t1=t2=2,∴需要飞行2 s;(3)20.5=20t-5t2,Δ<0,方程无实数根,∴不能达到20.5 m;(4)0=20t-5t2,t1=0,t2=4,∴要用4 s. 【教学与建议】教学:由学生熟悉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议:先让学生独立做题,再小组讨论,交流成果.●类比导入 我们学习了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后,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它们二者之间有何关系?问题1: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__-1__,__0__),一元一次方程x+1=0的解为__x=-1__.问题2: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__2__,__0__),一元一次方程-2x+4=0的解为__x=2__.问题3: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与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有什么关系?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问题4: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和二次函数y=ax2+bx+c(a≠0),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教学与建议】教学:利用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的关系进行回顾,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建议:问题4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揭示课题. *命题角度1 根据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解方程不需要确定待定系数的值,观察图象,把握已知条件,寻找交点的横坐标.【例1】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关于x的方程ax2+bx+c-4=0的根的情况是(A)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异号的实数根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例2】已知二次函数y=-x2+2x+m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的解为(D)A.x1=-1,x2=0 B.x1=-1,x2=1C.x1=1,x2=3 D.x1=-1,x2=3 *命题角度2 运用交点式(两根式)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坐标为(x1,0)(x2,0)时,把已知点的坐标代入y=a(x-x1)(x-x2)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求得a的值,再把a的值代入y=a(x-x1)(x-x2)即可.【例3】已知二次函数y=ax2+2ax-3的部分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ax-3=0的两个根分别是x1=1.3和(D)A.x2=-1.3B.x2=-2.3C.x2=-0.3D.x2=-3.3【例4】已知抛物线y=ax2+bx+2经过点(2,0),(1,0),则a=__1__,b=__-3__. *命题角度3 根据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判断待定系数的范围能根据抛物线图象确定待定系数的范围,有时会考查当x=1或x=-1时代数式a+b+c或a-b+c的大小.【例5】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b2-4ac>0 B.a>0C.c>0 D.-<0 【例6】函数y=x2+bx+c与函数y=x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以下结论:①b2-4c>0;②b+c=0;③b<0;④方程组的解为⑤当1<x<3时,x2+(b-1)x+c>0.其中正确的是(B)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3.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和没有实数根.▲重点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间的联系,理解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难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h的根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与直线y=h(h是实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竖直上抛物体的高度h(m)与运动时间t(s)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公式h=-5t2+v0t+h0表示,其中h0(m)是抛出时的高度,v0(m/s)是抛出时的速度.一个小球从地面被以40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起,小球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运动时间t(s)的关系如图所示.(1)h与t的关系式是什么?(2)小球经过多少秒后落地?你有几种求解方法?与同伴进行交流.【方法指导】(1)将点(0,0),(8,0)代入可得h=-5t2+40t;(2)当h=0时,t1=0,t2=8,∴小球经过8 s落地.◆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1】教材P51“议一议”二次函数y=x2+2x,y=x2-2x+1,y=x2-2x+2的图象如图所示: (1)每个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2)一元二次方程x2+2x=0,x2-2x+1=0有几个实数根?用判别式验证一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2=0有实数根吗?(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学生先独立观察图象,然后根据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并在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归纳总结出讨论:(1)第一个图象与x轴有2个交点;第二个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第三个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2)第一个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0和x=-2;第二个方程有一个实数根:x=1;第三个方程没有实数根;(3)由问题(1)(2)可归纳得出: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的横坐标等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归纳】Δ=b2-4ac>0时,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其交点横坐标等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Δ=0时,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交点横坐标等于方程的根;Δ<0时,图象与x轴无交点.【探究2】教材P52“想一想”在本节一开始的小球上抛向题中,何时小球离地面的高度是60 m?你是如何知道的?【方法指导】已知h=-5t2+40t,把h=60代入即可求出时间.解:由-5t2+40t=60,解得t1=2,t2=6.即当小球经过2 s和6 s时小球离地面60 m.◆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若二次函数y=2(k-1)x2-4kx+2(k-1)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求k的取值范围.【方法指导】由题意知该函数为二次函数,则2(k-1)≠0,又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说明当y=0时,2(k-1)x2-4kx+2(k-1)=0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即b2-4ac>0.解:由题意,得解得k≠1且k>,∴当k>且k≠1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例2】画出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什么?(2)当x取何值时y=0?这里x的取值与方程x2-2x-3=0有何关系?(3)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方法指导】∵y=x2-2x-3=(x-1)2-4,∴顶点坐标是(1,4),列表取值时,x取-2,-1,0,1,2,3,4,求出相应的y值,即可描点、连线,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这时再求出方程x2-2x-3=0的解,即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解: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如图.(1)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1,0),(3,0);(2)当x=-1或x=3时,y=0,这里x的取值是方程x2-2x-3=0的两个根;(3)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两个根;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就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活动4 随堂练习课本P52随堂练习.◆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作业】课本P52习题2.10中的T1、T2、T3.本节课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再次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