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对顶角、余角和补角●置疑导入 教师出示教具——剪刀.用剪刀剪纸,刀口自然张开,剪刀张开这一情景可以抽象看成两直线相交,一共形成了几个角?这些角叫什么角?它们有没有特殊的关系?【教学与建议】教学:用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物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建议: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更多的实例,以便理解直线相交,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观看一段视频.(多媒体播放:2023年3月16日,世界斯诺克球员巡回赛总决赛1/4决赛新闻视频)(学生非常认真地观看视频,兴趣浓厚、情绪激动.学生看完视频后)师:在2023年3月16日,世界斯诺克球员精英赛在英国莱斯特开杆,中国选手丁俊晖刚在6红球世锦赛上夺冠,再次出击,丁俊晖极限控球连解6个难点,塞尔比佩服到认输跪杆.他不仅为个人取得了荣誉,更为我们的国家争取了荣誉.因此,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以后不仅要为个人争取荣誉,更要为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国家争取更大的荣誉!师:斯诺克台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运动,其中包含了很多数学知识.你想知道吗?生:(充满渴望地齐答)想!师:本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相关的知识.(板书课题:第1课时 对顶角、余角和补角)【教学与建议】教学:利用相关的台球体育赛事新闻创设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建议: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了解的图形的过程,同时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命题角度1 对顶角的识别对顶角是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构成对顶角.【例1】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D) 【例2】观察如图所示的各角,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1)图①中有__2__对对顶角,图②中有__6__对对顶角,图③中有__12__对对顶角;(2)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__n(n-1)__对对顶角;(用含n的式子表示)(3)若有2 023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__4_090_506__对对顶角.●命题角度2 利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计算和推理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特征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利用对顶角相等及角的和差,将角的位置关系转化为角的等量关系,再通过代数运算求解.【例3】如图,两直线相交于点O,若∠1+∠2=76°,则∠1=__38°__.【例4】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40°,∠BOC=110°,求∠2的度数.解:因为∠1=40°,∠BOC=110°(已知),所以∠BOF=∠BOC-∠1=110°-40°=70°.因为∠BOF=∠2(对顶角相等),所以∠2=70°(等量代换).●命题角度3 利用补角、余角的性质计算两角之和是90°时,两角互余;两角之和是180°时,两角互补.【例5】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2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是(D)A.150° B.90° C.60° D.30°【例6】如图,直线AB与直线MN相交,交点为O,OC⊥AB,OA平分∠MOD,∠BON=25°,求∠COD的度数.解:因为∠BON=25°,所以∠AOM=25°.因为OA平分∠MOD,所以∠AOD=∠MOA=25°.因为OC⊥AB,所以∠AOC=90°,所以∠COD=90°-25°=65°.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 2.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对顶角、补角、余角的含义.▲难点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1.(出示课件)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道路、房屋、山川、桥梁……在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和人类的创造物中,蕴涵着大量的直线、射线、线段.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生:这些线有些是平行的,还有些是相交的.2.问题:(1)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直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请在纸上画两条直线,并用字母表示.(2)与同伴交流你们画的两条直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3)以上这些同学所画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几类?直线a与直线b在同一平面内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如图所示: (4)展示学生所画相交的直线,说明:相交的直线会组成角,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角的有关知识.◆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1】理解对顶角及性质自学课本第38页“议一议”部分,并完成以下问题:讨论交流:问题1: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那么∠1与∠2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问题2: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D)问题3:如图,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能说出所量角是多少度吗?为什么?【归纳】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四个角中,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相等.注:对顶角不仅大小相等,而且是具有特定位置关系的角.【探究2】理解并掌握余角、补角的概念自学课本第39页“想一想”部分,并完成以下问题:讨论交流:问题1:什么是补角?什么是余角?互余与互补是指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置有关吗?问题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①②④⑥__.(填序号)①已知∠A=40°,则∠A的余角为50°;②若∠1+∠2=90°,则∠1和∠2互为余角;③若∠1+∠2+∠3=180°,则∠1,∠2和∠3互为补角;④若∠A=40°26′,则∠A的补角为139°34′;⑤一个角的补角必为钝角;⑥一个锐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归纳】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用数学语言表达为:因为α+β=180°(已知),所以α与β互为补角(互为补角的定义).因为α+β=90°(已知),所以α与β互为余角(互为余角的定义).【探究3】掌握余角、补角的性质问题:如图,打台球时,选择适当的方向用白球击打红球,反弹后的红球会直接入袋,此时∠1=∠2.将图①简化为图②,ON与DC相交所成的∠DON和∠CON都等于90°,且∠1=∠2. 议一议:在右图②中:(1)有哪些角互为补角?有哪些角互为余角?(2)∠3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AOC与∠BO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互为余角及互为补角的性质用数学语言表达:因为α+β=180°,α+γ=180°(已知),所以γ=β(同角的补角相等).因为α+β=180°,δ+γ=180°,α=δ(已知).所以γ=β(等角的补角相等).◆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方法指导】利用补角和余角的性质解决问题.解:设这个角为x°.根据题意,得180-x=4(90-x),解得x=60.答:这个角的度数是60°.【例2】如图,已知∠AOB在∠AOC的内部,∠BOC=90°,OM,ON分别是∠AOB,∠AOC的平分线,∠AOB与∠COM互补,求∠BON的度数.【方法指导】根据补角的性质,可得∠AOB+∠COM=180°.根据角的和差,可得∠AOB+∠BOM=9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M=∠AOB.根据解方程,可得∠AOB的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解:因为∠AOB与∠COM互补,所以∠AOB+∠COM=180°,即∠AOB+∠BOM+∠BOC=180°.因为∠BOC=90°,所以∠AOB+∠BOM=90°.因为OM是∠AOB的平分线,所以∠BOM=∠AOB,即∠AOB+∠AOB=90°,解得∠AOB=60°,所以∠AOC=∠BOC+∠AOB=90°+60°=150°.因为ON平分∠AOC,所以∠AON=∠AOC=×150°=75°.所以∠BON=∠AON-∠AOB=75°-60°=15°.◆活动4 随堂练习1.若∠1+∠2=90°,∠1+∠3=90°,则∠2与∠3的关系是(C)A.互余 B.互补C.相等 D.以上都不对2.已知∠α=60°32′,则∠α的余角是__29°28′__.3.已知∠A=60°,则∠A的补角是它余角的__4__倍.4.课本P39随堂练习.◆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1.你这节课的主要收获是什么?2.对顶角、余角、补角这些概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区分?【教学说明】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作业】课本P40习题2.1中的T1、T2、T4.这节课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呈现教学内容,增强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举生活中的例子,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中渗透了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在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数学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