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垂直●情景导入 七年级我们学习了基本的平面图形,认识了线段、角、多边形和圆.昨天我们又学习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们回顾昨天学习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活动内容:1.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2.如图是教室的一幅图片,黑板相邻两边的夹角等于多少度?这样的两条边所在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3.你能举例列出生活中这样的垂直现象吗?【教学与建议】教学:首先复习一个简单的问题“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相交的直线和特殊的垂线.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置疑导入 (多媒体出示)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你能找到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吗?问题2: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相交,一条直线不动,另一条直线转动时,观察特殊的位置关系.【教学与建议】教学: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图形出发,体会生活中的垂直关系,加深学生对垂直的感性认识.建议:问题2可以实践操作演示,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复习导入 问题1:如图①,(1)∠AOC的对顶角是__∠BOD__,这两个角的大小__相等__.(2)∠AOC的邻补角有__2__个,分别是__∠AOD,∠BOC__. 问题2:如图②,当∠AOC=90°时,∠AOD=__90°__,∠DOB=__90°__,∠BOC=__90°__,直线AB,CD__互相垂直__.【教学与建议】教学:复习对顶角、邻补角的相关知识,并由此引出垂线的相关知识.建议: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表述,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命题角度1 利用垂线的概念求角的度数根据垂直的概念可以得到90°的直角,再结合对顶角、邻补角求角的度数.【例1】如图,已知点O在直线AB上,CO⊥DO于点O.若∠1=145°,则∠3的度数为(C)A.35° B.45° C.55° D.65° 【例2】如图,∠1=30°,AB⊥CD,垂足为O,EF经过点O,则∠2=__60°__,∠3=__30°__.●命题角度2 垂线的画法①用三角尺作垂线,让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尺,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②用量角器画垂线,让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直线重合,已知点位于90度刻度线上,画出90度刻度线所在的直线即可.【例3】下列各图中,过直线l外的点P画l的垂线CD,三角尺操作正确的是(D) 【例4】(1)如图①,过点P画AB的垂线;(2)如图②,过点P分别画OA,OB的垂线;(3)如图③,过点A画BC的垂线. 解:如图所示.●命题角度3 垂线的基本事实: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有且只有”中,“有”指确定性,“只有”指唯一性,“过一点”的点既可以在直线外也可以在直线上.【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①②__.(填序号)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命题角度4 垂线性质的应用在利用垂线的性质解决生活中“最近,最短距离”的问题时,要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来解决.【例6】如图是小凡同学在体育课上跳远后留下的脚印,他的跳远成绩是线段__BN__的长度,这样测量的依据是__垂线段最短__.【例7】如图是一条河,C是河边AB外一点.现欲用水管从河边AB将水引到C处,请在图上画出应该如何铺设水管能让路线最短,并说明理由.解:如图,过点C作CE⊥AB于点E,沿CE铺设水管能让路线最短,因为垂线段最短.●命题角度5 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指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长度就是这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例8】如图,在△ABC中,过点C作CD⊥AB,垂足为D,则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是(D)A.线段CA的长 B.线段CDC.线段AD的长 D.线段CD的长【例9】如图,AC⊥BC,AC=9,BC=12,AB=15.(1)填空: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________,点B到直线AC的距离为________;(2)求点C到直线AB的距离.解:(1)9 12(2)过点C作CD⊥AB于点D.∵AC⊥BC,CD⊥AB,∴S△ABC=AC·BC=AB·CD,即×9×12=×15CD,∴CD=,∴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认识垂线,理解互相垂直和垂足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直线垂直.2.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探究归纳垂直的有关性质.▲重点理解并掌握垂线的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难点应用垂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观察下面三个图形,你能找出其中相交的直线吗?他们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垂线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1】垂线的概念(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讨论交流:问题1:什么是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问题2:垂线用什么数学符号表示?问题3:垂直定义的数学语言描述?【归纳】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通常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练一练:1.如图所示的两个图中的直线垂直吗?若垂直,则如何表示?解:①AB⊥CD ②l⊥m (第1题图) 2.如图,已知四条直线围成一个长方形ABCD,说出图中互相垂直的直线.解:AB⊥BC,CD⊥BC,AB⊥AD,CD⊥AD.【探究2】画垂线的方法做一做:1.借助三角尺或者量角器,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2.如果只有直尺,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3.你能用折纸的方法折出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探究3】垂线的性质讨论交流:问题1:由探究2,你认为过一点有几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问题2:在所有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线段中,哪条线段最短?【归纳】①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1=55°,求∠EOD的度数.【方法指导】运用垂线的概念求角度.解:因为OE⊥AB(已知),所以∠EOB=90°(垂直的定义).因为∠BOD=∠1=55°(对顶角相等),所以∠EOD=∠EOB+∠BOD=90°+55°=145°.【例2】如图,直线AB上有一点C,过点C引两条射线CE,CD,且∠ACE=31°,∠DCB=59°,则CE,CD有何位置关系?为什么?【方法指导】运用垂线的概念判定两直线垂直.解:因为∠ACE=31°,∠DCB=59°,所以∠ECD=180°-∠ACE-∠DCB=180°-31°-59°=90°,所以CE⊥CD.【例3】如图,已知∠ACB=90°,即直线AC________BC;如果BC=4 cm,AC=3 cm,AB=5 cm,那么点B到直线AC的距离等于________,点A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________.你能求出点C到AB的距离吗?你是怎样做的?小组合作交流.【方法指导】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直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解决问题.解:AC⊥BC;点B到直线AC的距离等于4 cm;点A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3 cm;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5 cm.过点C作AB的垂线段CD,S△ABC=AC·BC=AB·CD.所以CD=2.4 cm,所以点C到AB的距离为2.4 cm.◆活动4 随堂练习1.(课本P42“议一议”)你知道体育课上老师是怎样测量跳远成绩的吗?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理由: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2.课本P43随堂练习T13.课本P43随堂练习T2◆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1.你这节课的主要收获是什么?2.在探索垂直与垂线段的概念和性质中,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教学说明】梳理本节课的重要方法和知识,加深对垂直与垂线段的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作业】课本P43习题2.2中的T1、T2、T3.本节课学习了垂线的概念和垂线的性质,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要说明两条相交线的位置关系,一般都是垂直.垂直的两条性质中,不要遗漏条件“在同一平面内”,以保证定理的精确性.对于垂线的概念和性质,要让学生理解记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