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1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判定定理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1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判定定理 教案

资源简介

4 角平分线
第1课时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判定定理
●情景导入 有一种蜘蛛网,它的一条主网线是与它相邻的两条主网线构成的角的平分线(如图),如果蜘蛛在∠AOB的平分线OC上一点P处,为尽快爬到OA或OB上控制猎物,讨论:你认为它应该选择什么路线?两条路线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有关蜘蛛网的实例,复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又初步发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建议:先观察图形,结合实践经验,师生交流.
●复习导入 活动内容:
1.回顾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
2.小组内讨论寻找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方法.
3.小组选派代表演示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
(1)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角∠AOB,沿角的两边将角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
(2)在折痕(即角平分线)上任意取一点C;
(3)过点C折OA,OB边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CD,CE,其中,点D是折痕与OA边的交点,点E是折痕与OB边的交点;
(4)发现:CD与CE的长度相等.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复习提问,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议:由学生回答角平分线的含义、性质,学生边叙述边演示折纸,得出结论.
◎命题角度1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此类题目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熟练角平分线定理,熟悉基本图形,能把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其他知识融会贯通.
【例1】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E平分∠ABC交CD于点E,BC=5,DE=2,则△BCE的面积为(C)
A.10 B.7 C.5 D.4
【例2】如图,在△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点F在AC上,且BE=CF.求证:BD=FD.
证明:∵∠C=90°,DE⊥AB,AD是∠BAC的平分线,
∴∠C=∠DEB=90°,DE=DC.
在△DEB和△DCF中,
∴△DEB≌△DCF(SAS),
∴BD=FD.
◎命题角度2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数学表达式:∵PD⊥OA,PE⊥OB,PD=PE,∴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例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PE⊥AB于点E,PF⊥CD于点F.若PE=PF,且∠AOC=50°,则∠EOP的度数为(A)
A.65° B.60°
C.45° D.30°
【例4】如图,已知BE⊥AC,CF⊥AB,垂足分别为E,F,BE,CF相交于点D,BD=CD.求证:AD平分∠BAC.
证明:在△BDF和△CDE中,
∴△BDF≌△CDE(AAS),∴DF=DE.
又∵DF⊥AB,DE⊥AC,
∴AD平分∠BAC.
◎命题角度3 角平分线性质的实际应用与尺规作图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很多选址问题利用此定理结合轴对称、垂直平分线等综合运用.
【例5】两个城镇A,B与一条公路CD,一条河流CE位置如图所示,某人要修建一避暑山庄,要求该山庄到A,B的距离必须相等,到CD和CE的距离也必须相等,且在∠DCE的内部,请画出该山庄的位置P.(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解:如图,作线段AB的中垂线与∠DCE的平分线交于点P,点P即为所求.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判定定理).
2.能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重点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
综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
1.__从角的顶点出发,把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__叫做角的平分线.
2.我们曾用折纸的方法探索过角平分线上点的性质(如图).从折纸的过程中,可以得到:__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__.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证明这一性质.
◆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1.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
求证:PD=PE.
证明:∵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
∴∠PDO=∠PEO=90°.
∵∠1=∠2,OP=OP,∴△PDO≌△PEO(AAS),
∴PD=P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1=∠2,PD⊥OA,PE⊥OB,∴PD=PE.
3.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必须具备的条件:两垂直,一平分.
【探究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它的逆命题是__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__.
请证明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已知:如图,点P为∠AOB内一点,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且PD=PE.
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证明:∵PD⊥OA,PE⊥OB,
∴∠PDO=∠PEO=90°.
在Rt△ODP和Rt△OEP中,OP=OP,PD=PE,
∴Rt△ODP≌Rt△OEP(HL),
∴∠1=∠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即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2.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PD=PE,PD⊥OA,PE⊥OB(已知),
∴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3.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特征是:两垂直,一相等.
◆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已知,在△ABC中,∠C=90°,∠A的平分线AD分对边BC为BD∶DC=3∶2,且BC=15 cm,求点D到AB边的距离.
【方法指导】已知∠A的平分线AD,可作DE⊥AB,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出DE=CD,根据已知BD∶DC=3∶2,且BC=15 cm,即可得到点D到AB的距离.
解:如图,作DE⊥AB.
∵∠C=90°,∴CD⊥AC.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
∴DE=CD.
∵BD∶DC=3∶2,BC=15 cm,
∴CD=15×=6(cm),
∴DE=6 cm,
∴点D到AB边的距离为6 cm.
【例2】如图,在△ABC中,∠BAC=60°,点D在BC上,AD=10,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求DE的长.
【方法指导】先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证得AD是∠BAC的平分线,得到∠BAD=30°,再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DE是AD的求得DE.
解:∵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
∴AD平分∠BAC(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又∵∠BAC=60°,
∴∠BAD=30°.
在Rt△ADE中,∠AED=90°,AD=10,
∴DE=AD=×10=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活动4 随堂练习
1.如图,在Rt△ABC中,∠C=90°,BD是∠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若CD=m,AB=n,则△ABD的面积是(B)
A.mn B.mn C.2mn D.mn
       
2.如图,在△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2,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2__.
3.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BE与CD相交于O.
(1)如果∠1=∠2,求证:OB=OC;
(2)如果OB=OC,求证:∠1=∠2.
证明:(1)∵BE⊥AC,CD⊥AB,∠1=∠2,
∴OD=OE.
在△BOD和△COE中,
∴△BOD≌△COE(ASA),
∴OB=OC;
(2)∵BE⊥AC,CD⊥AB,
∴∠ADO=∠AEO=∠BDO=∠CEO=90°.
在△BOD和△COE中,
∴△BOD≌△COE(AAS),
∴OD=OE.
∵OD⊥AB,OE⊥AC,
∴OA为∠BAC的平分线,
∴∠1=∠2.
4.课本P29随堂练习T1
5.课本P29随堂练习T2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
1.你这节课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2.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
【教学说明】梳理本节课的重要方法和知识,加深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理解.
【作业】课本P30习题1.9中的T2、T3、T4.
这节课通过探究、猜测、证明,得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