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读书,那你们家里一定有漂亮的书架吧?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书架,同学们来欣赏一下.(教师展示书架)问题:这个书架是用什么基本图形拼成的?这个基本图形有什么特殊特征?【教学与建议】教学:让学生能从熟悉的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导入等腰三角形特征.●置疑导入 警察抓劫匪:一名罪犯实施抢劫后,经AB→BC的路线往山上逃窜,警察为了能尽快抓到逃犯,经路线AC追赶,终于在山顶将罪犯捉拿归案.警察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抓到罪犯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由学生思考、回答,再由学生评价.●命题角度1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例1】以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B)A.2 cm,3 cm,5 cm B.5 cm,6 cm,10 cmC.2 cm,5 cm,10 cm D.8 cm,4 cm,4 cm【例2】在△ABC中,AB=4,BC=7,AC=a,则a的取值范围是(B)A.a>4 B.3C.7●命题角度2 三角形的分类根据边可以将三角形分成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根据角可以将三角形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例3】在△ABC中,∠A=28°,∠B=62°,那么△ABC是(A)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以上都有可能【例4】若△ABC三边长分别为m,n,p,且|m-n|+(n-p)2=0,则这个三角形为(B)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命题角度3 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在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时,三角形的三边一定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例5】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 cm和5 cm,则它的周长是__13_cm或14_cm__.【例6】用一根长为21 cm的细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5 cm的等腰三角形吗?若能,求出等腰三角形三边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解:(1)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3x cm.根据题意,得x+3x+3x=21,解得x=3.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 cm,9 cm,9 cm;(2)分情况讨论:①当底边长为5 cm时,设腰长为a cm,则5+2a=21,解得a=8.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5 cm,8 cm,8 cm.②当腰长为5 cm时,设底边长为b cm,则5×2+b=21,解得b=11.此时三边长为5 cm,5 cm,11 cm.而5+5<11,所以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综上所述,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5 cm的等腰三角形,它三边的长为5 cm,8 cm,8 cm.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让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会按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2.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三角形三边的探究和应用.▲难点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和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想一想,填一填. 问题1:所有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__锐角三角形__.问题2: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__直角三角形__.问题3: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__钝角三角形__.◆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1】认识等腰三角形观察课件所示的五个三角形,你能发现它们各自的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归纳】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强调: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探究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元宵节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灯.(课件)①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哪根长呢?说明你的理由.②(课件),在△ABC中,利用你发现的规律填空(选填“>”“<”或“=”):AB+AC__>__BC;AB+BC__>__AC;AC+BC__>__AB.③通过上面的探究:你发现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归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分别量出课本P85做一做中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并填空入空格内.①a=__2_cm__,b=__1.5_cm__,c=__2.2_cm__;②a=__1.2_cm__,b=__2.1_cm__,c=__1.2_cm__;③a=__2.2_cm__,b=__1.2_cm__,c=__2_cm__.根据你的测量结果,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填空:①a-b__<__c,c-b__<__a,c-a__<__b;②b-a__<__c,b-c__<__a,c-a__<__b;③a-b__<__c,c-b__<__a,a-c__<__b.通过以上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归纳】三角形三边关系是:①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②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条边.◆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下列四个三角形按边分类的集合中,正确的是() 【方法指导】答案:D【例2】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 cm和8 cm的木棒.(1)用长度为2 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 cm的木棒呢?(2)当第三根木棒为多长(整厘米)时能摆成三角形,有几种情况?【方法指导】(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当8cm为最长边时,第三条边最短为整数4 cm,当第三条边为最长时,最长为整数12 cm.解:(1)不行,当长度为2 cm时,2+5<8,当长度为13 cm时,5+8=13,不符合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4 cm~12 cm,有9种情况.◆活动4 随堂练习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10 cm和5 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解:25 cm.2.课本P86随堂练习T1、T2.◆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1.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2.在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教学说明】梳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以及认识等腰三角形,加深理解.【作业】课本P86习题4.2中的T1、T2、T3.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抓住“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由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