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3.1 边边边教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3.1 边边边教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1课时 边边边
●情景导入 清明,小东随父母到郊外放风筝,小东被一只巨大的三角形的“七彩”风筝深深地吸引了,他想:“我要是能有一个一模一样的风筝该多好啊!”
同学们,你能帮助小东实现他的愿望吗?
提问:要想帮小东做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的风筝,需要几个与边或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呢?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导入了本课的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议: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复习导入 (1)如图,△ABC≌△DEF,请找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2)一个三角形有__3__个角,__3__条边;
(3)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__全等__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相等__,对应角__相等__;
(4)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全等__.
问题:要画一个和已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需要满足几个边或角的大小关系条件?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复习三角形相关概念,让学生对知识及其生成的过程进行回忆、巩固.建议:学生回答相关的定义和定理后,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定理的生成过程.
●命题角度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条件,三组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1】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是(C)
A.有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
B.有一腰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如图,已知AC=BD,要用“SSS”判定△ABC≌△DCB,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__AB=CD__.
●命题角度2 全等三角形判定“SSS”的简单应用
先根据题目找到两个三角形对应相等的三条边,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边角问题.
【例3】如图,AB=DE,AC=DF,BC=EF,则∠D等于(D)
A.30° B.50° C.60° D.100°
【例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若AB=AD,CB=CD,则∠B与∠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解:∠B=∠D.
理由:连接AC.
在△ADC和△ABC中,
∴△ADC≌△ABC(SSS),∴∠B=∠D.
●命题角度3 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它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例5】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
A.三角形的稳定性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垂线段最短
      
【例6】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B)
A.0根 B.1根 C.2根 D.3根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画图、观察、比较、推理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利用“边边边”说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重点
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
▲难点
利用“SSS”说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考和推理过程.
◆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
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①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
方法如下:可以将图①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②,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
  
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这种说法对吗?
◆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
议一议:问题1:
如果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三角形时,大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学生思考,动手画图)
(1)有一条边长为5 cm;
(2)有一个角为40°.
结论:只给出一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全等.
问题2:如果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做一做.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长为3 cm;
(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
(3)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 cm,6 cm.
结论:只给出两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问题3: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
做一做:(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和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 cm,5 cm和7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通过画图发现三个内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归纳】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探究2】三角形的稳定性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试验,取三根长度适当的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框架,你所得到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是固定的,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 ,它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
  
【归纳】图(1)是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很有用的.下图就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设计的.
  
◆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如图,AB=DC,AC=DB,△ABC和△DCB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方法指导】已知△ABC和△DCB有两边对应相等,BC边共用,可判定△ABC≌△DCB.
解:△ABC≌△DCB.
理由如下:在△ABC和△DCB中,
因为AB=DC,AC=DB,BC=CB,
所以△ABC≌△DCB(SSS).
【例2】如图,△ABC是一个风筝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D⊥BC.
【方法指导】要证AD⊥BC,根据垂直定义,需证∠1=∠2,∠1=∠2可由△ABD≌△ACD证得.
证明:因为D是BC的中点,所以BD=CD.
在△ABD和△ACD中,
因为
所以△ABD≌△ACD(SSS),
所以∠1=∠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因为∠1+∠2=180°,
所以∠1=∠2=90°,
所以AD⊥BC(垂直定义).
◆活动4 随堂练习
1.下列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正确的是(D)
A.一条边对应相等 B.两条边对应相等
C.三个角对应相等 D.三条边对应相等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O为对角线AC,BD的交点,且AO=CO,BO=DO,则与△AOD全等的是(D)
A.△ABC B.△ADC C.△BCD D.△COB
     
3.如图,点E,C在线段EF上,BE=CF,AB=DE,AC=DF.求证:△ABC≌△DEF.
证明:因为BE=CF,所以BE+EC=CF+EC.
所以BC=EF.
在△ABC和△DEF中,
所以△ABC≌△DEF(SSS).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了解了什么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教学说明】梳理本节课的重要方法和知识,加深利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理解.
【作业】课本P99习题4.6中的T1、T2、T3.
本节课从操作探究活动入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热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边边边”掌握较好,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存在的问题是少数学生在辅助线的构造上感到困难,不知道如何添加合理的辅助线,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巩固和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