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情景导入 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先看下面的问题.如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那么在生活中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数量关系呢?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情景,感受事物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议:教师指出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的量,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们第三章将要学习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归纳导入 活动内容1: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一年四季是有规律变化的.
活动内容2:你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经常变化的事物吗?
【教学与建议】教学:让学生体会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很多东西都在发生变化.建议:让学生认真观察树木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
●命题角度1 识别变量与常量
确定数值在该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不变,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不发生变化的量为常量.
【例1】在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C,π,r是变量,2是常量 B.C,π是变量,2,r是常量
C.C,r是变量,2,π是常量 D.以上都不对
【例2】小邢到单位附近的加油站加油,如图是小邢所用的加油机上的数据显示牌,则数据中的变量是(D)
A.金额
B.加油量
C.单价
D.金额和加油量
●命题角度2 根据表格给出的数量关系判断变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表格中给出的数量关系,首先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再去分析其变化的规律,进而得到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3】2023年4月7日,台风“艾云尼”在广东江门市台山沿海地区登陆,广东省遭受台风袭击,大部分地区发生强降雨.某河受暴雨冲刷,一天的水位记录如下表,观察可知水位上升最快的时段是(D)
时间/时 0 4 8 12 16 20 24
水位/米 2 2.5 3 4 5 6 8
A.8~12时 B.12~16时
C.16~20时 D.20~24时
【例4】下表是小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0 100 100 100
(1)时间是8分钟时,水的温度为__100_℃__;
(2)此表反映了变量__温度__和__时间__之间的关系,其中__时间__是自变量,__温度__是因变量;
(3)在__0至8分钟__时间内,温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__8至12分钟__时间内,水的温度不再变化.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重点
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能从表格中发现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难点
对表格中数据做出分析和预测.
◆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
你们现在正处于青春期,你知道你们这个年龄的标准身高是多少吗?
出示课件,你能大致地描述青春期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吗?你的身高在平均身高之上还是之下?你能估计自己18岁时的身高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时间、温度,还有你的身高、体重等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将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的量,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世界和预测未来.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理解变量、常量的关系
某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
      
支撑物的高度不同,小车下滑的时间有怎样的变化?
图①中的小车下滑的时间长,图④中小车下滑的时间较短.从图①到图④,随着支撑物的增高,小车下滑的时间逐渐变短.由于木板的长度不变,因此支撑物的高度越高,木板就越陡,小车下滑的时间就越短.
小组根据试验得出如下数据:
支撑物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小车下滑的时间t/s 4.23 3.00 2.45 2.13 1.89 1.71 1.59 1.50 1.41 1.3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填空:
(1)支撑物高度为70 cm,小车下滑时间是__1.59_s__;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__t随h的增大而减小,支撑物的高度越高,下滑时间越短__;
(3)h每增加10 cm,t的变化情况__不相同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估计当h=110 cm时,t的值是__1.30_s__,你是怎样估计的?
理由:当h=110 cm时,又比h=100 cm增加10 cm,根据t的变化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t的减少量要小于0.06 s或者等于0.06 s,我估计t的减少量为0.05 s比较合适,因此t的值大约为1.35-0.05=1.30(s);
(5)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发生变化的量有__速度、时间__等,不发生变化的量有__木板长度、小车质量__等.
议一议,填一填(课件)
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
时间/年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2009
人口/亿 5.42 6.72 8.07 9.75 11.07 12.59 13.35
  (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__y随x的增大而增大__.
(2)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__逐步增加__.
【探究2】揭示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常量等概念
在一个过程中既有不变的量,也有变化的量,而在变化的量中,由于其中一个量变化,造成另一个量变化,因此我们把这些量给予适当的名称,请同学们看课本P63相关内容,明确各自的名称.
【归纳】在变化过程中,若有两个变量x和y,其中y随x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我们就把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利用在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也就是说借助表格,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在利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自变量在表格的第一行,因变量在第二行.
◆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分针旋转一周内,旋转的角度 n(度)与旋转所需要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式n=6t;
(2)一辆汽车以60 km/h的速度向前匀速直线行驶时,汽车行驶的路程s(km)与行驶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s=60t.
【方法指导】根据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即可解答.
解:(1)常量:6,变量:n,t;
(2)常量:60,变量:s,t
【例2】李强星期日去郊外爬山,他的爸爸为他记录了如下数据:
爬坡长度x/m 30 50 80 100 150 200
爬坡时间t/min 2 3.7 6.5 9 14 20
(1)当爬坡100 m时,所花的时间是多少?
(2)当所爬坡长每增加10 m时,所花时间相同吗?
(3)从数据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变化趋势?
【方法指导】(1)直接从表格中找出爬坡100 m所用时间为9 min;
(2)30-50 m时,增加了1.7 min,则每增加10 m用时0.85 min,80-100 m时,增加2.5 min,则每增加10 m用时1.25 min,所花时间不同;
(3)100-150 m时,每增加10 m用时1 min,150-200 m时,每增加10 m用时1.2 min,速度变慢.
解:(1)9 min;
(2)不相同;
(3)随着坡长的增加,速度逐渐变慢.
【例3】某电动车厂2022年各月份生产电动车的数量情况如下表:
时间x/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产量y/万辆 8 8.5 9 10 11 12 10 9.5 9 10 10 10.5
(1)为什么称电动车的月产量y为因变量?它是谁的因变量?
(2)哪个月份电动车的产量最高;哪个月份电动车的产量最低?
(3)哪两个月份之间产量相差最大?根据这两个月的产量,电动车的厂长应该怎么做?
【方法指导】(1)从表中可以看出电动车的月产量y随时间x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自变量是时间x,因变量是电动车的月产量;(2)(3)根据表中信息答题即可.
答案:(1)电动车的月产量y随着时间x的变化而变化,有一个时间x就有唯一一个y与之对应,月产量y是时间x的因变量;
(2)6月份电动车产量最高,1月份电动车产量最低;
(3)6月份和1月份相差最大,在1月份加紧生产,实现产量的增值.
◆活动4 随堂练习
1.小丽给远在外地的叔叔打电话,电话费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问题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C)
A.小丽和叔叔 B.小丽和电话费
C.时间和电话费 D.电话费和时间
2.苹果熟了,小明帮助妈妈到集贸市场去卖刚刚采摘下来的苹果.已知销售数量x(kg)与售价y(元)的关系如下:
数量x/kg 1 2 3 4 5
售价y/元 2.1 4.2 6.3 8.4 10.5
(1)上表反映了__售价y__和__数量x__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__数量__是自变量,__售价__是因变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售价y是随销售数量的增大而__增加__的;
(3)估计当x=15时,y的值是__31.5__.
(注:这里的售价y是指总价,不是指单价)
3.课本P63随堂练习.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1.你能找到生活情境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吗?
2.你能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吗?
【教学说明】梳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和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作业】课本P64习题3.1中的T1、T2、T3、T4、T5.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身高的变化引入章节知识,使得本课的知识引入自然,能让学生比较好地体会到变量的关系,感受身高是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探究、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发言,有序地进行交流,教师通过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过程,比较好地突破了重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