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 分式方程第1课时 分式方程的概念●情景导入 甲、乙两名同学同时从学校出发,去15 km外的景区游玩,甲比乙每小时多行1 km,结果比乙早到半小时,甲、乙两名同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设甲同学每小时行x km,你能列出相应的方程吗?这个方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方程吗?如果不是,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你能解这个方程吗?学生论回答:列方程:-=.这个方程与以前学过的方程不一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类方程.【教学与建议】教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得出分式方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建议: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情景中.●归纳导入 探究:某动车平均提速a km/h.用相同的时间,动车提速前行驶b km,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80 km,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行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__路程=速度×时间__;(2)设提速前动车的平均速度为x km/h,那么动车提速后的平均速度为(x+a) km/h;(3)用相同时间,动车提速前行驶b km,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80 km,那么动车提速后行驶的路程为__(b+80)__km;(4)“相同时间”是什么意思?(5)动车提速前的时间是____h,动车提速后的时间是____h;(6)根据“相同时间”这一等量关系,可列方程为__=__.像=这样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对比提速前后动车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使其迅速进入解决问题状态.建议: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展示.◎命题角度1 分式方程的定义判断分式方程,主要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必须是表示未知数的字母.【例1】下列不是分式方程的是(B)A.+5= B.+1=C.= D.=1【例2】下列方程:①=1;②+1=;③-=8;④-=1.是分式方程的是__①④__.(填序号)◎命题角度2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抽象出分式方程.【例3】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市场对5G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市场需求,某大型5G产品生产厂家更新技术后,加快了生产速度,现在平均每天比更新技术前多生产30万件产品,现在生产500万件产品所需的时间与更新技术前生产400万件产品所需时间相同,设更新技术前每天生产x万件,依据题意得(B)A.= B.=C.= D.=【例4】甲、乙两船从相距300 km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从A地顺流航行180 km时与从B地逆流航行的乙船相遇,水流的速度为6 km/h,若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均为x km/h.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分析列出分式方程.▲重点分式方程的概念.▲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在这一章的第一节中,我们曾研究过一个“固沙造林,绿化家园”的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 400 hm2,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 hm2,结果提前4个月完成原计划的任务.那么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呢?当时,我们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 hm2,那么原计划完成任务需要个月,实际完成任务用了个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4.思考:1.以上所得的分式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2.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得到的等式与我们之前所学习的方程有何区别?今天我们来学习类似这样的方程——分式方程.◆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1】甲、乙两地相距1 400 km,乘高铁列车从甲地到乙地比乘特快列车少用9 h,已知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是特快列车的2.8倍.问题1: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问题2:如果设特快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km/h,那么x满足怎样的方程?问题3:如果设小明乘高铁列车从甲地到乙地需y h,那么y满足怎样的方程?解:(1)等量关系:乘高铁列车所用的时间+9 h=乘特快列车所用的时间.高铁列车的速度=特快列车的速度×2.8.乘高铁列车所用的时间=.乘特快列车所用的时间=;(2)x满足方程:-=9;(3)y满足方程:=2.8×.【探究2】上面所列的方程有什么特点?请比较下面A,B两组的方程,有什么不同?A组1-2y=3-;y-1=2-;6x-2=4x+. B组-=9;=2.8×;=+45.总结: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判断分式方程的条件:①方程;②分母中含有未知数.◆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下列各式哪些是分式方程?哪些是整式方程?①=6-;②x+=2;③+4;④-=4;⑤x-1=;⑥3x2-=2.【方法指导】根据分式方程的概念逐一判断即可.①⑤尽管是含有分母的方程,但它们的分母是常数,不含未知数,因此①⑤不是分式方程,而是整式方程;③不是方程,只是代数式;②④⑥满足分式方程的两个重要条件,所以②④⑥是分式方程.解:②④⑥是分式方程,①⑤是整式方程.【例2】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七年级同学捐款总额为4 800元,八年级同学捐款总额为5 000元,八年级捐款人数比七年级多20人,而且两个年级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如果设七年级捐款人数为x人,那么x满足怎样的方程?【方法指导】可以用下面表格表示:捐款总额/元 捐款人数 人均捐款额七年级 4 800 x八年级 5 000 x+20 解:根据题意,得=.◆活动4 随堂练习1.下列各式中,是分式方程的是(D)A.x+y=6 B.=C. D.=02.甲队修路200 m与乙队修路180 m所用天数相同,已知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5 m.设甲队每天修路x m,依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A.= B.=C.= D.=3.下列方程:①=1;②=;③+=1(a,b为已知数);④+=5.其中分式方程有__①④__.(填序号)4.课本P125随堂练习T15.课本P126随堂练习T2◆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分式方程?你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分式方程吗?【教学说明】让学生梳理本节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业】课本P126习题1.1中的T1、T2、T3.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到以前所学知识已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学设计上,以探究任务启发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舞台,营造了锻炼思维的空间,在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探究、归纳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