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片,对折两次,折出一个直角,剪一刀,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再将它展开得到一个四边形.观察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它是一个怎样的平行四边形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种特殊平行四边形——菱形.【教学与建议】教学:动手操作,感知菱形特征.建议:让学生“动”起来,然后提问学生学习菱形性质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置疑导入 准备四根等长的木棒拼成平行四边形(随意),使其一边慢慢地平移.提出问题:整个变化过程中四边形是否一直是平行四边形?直到相邻两边长度相等时,四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图形的变化让学生感知菱形是平行四边形中的一个特例.建议:感知菱形的两个关键点:①平行四边形,②一组邻边相等.●类比导入 (1)画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2)在AD边上截取AE=AB,过点E作EF∥AB,交BC于点F.(3)提问: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吗?它与平行四边形ABCD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教学与建议】教学:这个导入可以类比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建议:教师示范画图或者至少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命题角度1 利用菱形的性质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菱形可以看成是把多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例1】如图,P是菱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PE⊥AB于点E,且PE=4 cm,则点P到BC的距离是(D)A.1 cm B.2 cm C.3 cm D.4 cm【例2】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1)若∠BAO=55°,则∠ABO=__35__°;(2)若AB=5,AC=6,则BD=__8__. 命题角度2 用菱形的性质求最小值在菱形中求最短路线时,可借助“对称”将其转化成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从而找到最短路线.【例3】如图,点P是边长为1的菱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M,N分别是AB,BC边上的中点,则MP+PN的最小值是(B)A. B.1C. D.2命题角度3 利用菱形的性质进行证明解决此类问题运用全等三角形或等量代换进行证明.【例4】(1)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为AD,CD边上的点,DE=DF.求证:∠1=∠2.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D=CD.在△ADF和△CDE中,∴△ADF≌△CDE(SAS).∴∠1=∠2.(2)如图,在菱形ABCD中,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连接BE.求证:∠AFD=∠CBE.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DC,DC=BC,∠DCE=∠BCE.又∵CE=CE,∴△DCE≌BCE(SAS).∴∠CDE=∠CBE.∵AB∥DC,∴∠CDE=∠AFD,∴∠AFD=∠CBE.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理解菱形的概念,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2.会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菱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A积B 0 10 0 01 0 1◆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问题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问题2】下面的平行四边形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评价.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菱形,去研究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1】菱形的性质1.结合以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你能给菱形一个定义吗?归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性质吗?(2)你认为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与同伴交流.3.做一做: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归纳:通过上面的折纸活动,我们可以发现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对称轴互相垂直;它的四条边相等.【探究2】如何推理证明“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这两个性质呢?(多媒体出示)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求证:(1)AB=BC=CD=AD;(2)AC⊥BD.思考:(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你能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吗?(2)可以利用什么性质来证明AC⊥BD.说出你的想法,然后小组交流.证明:(1)∵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D,AD=BC( 菱形的对边相等 ).又∵AB=__AD__,∴AB=BC=CD=AD;(2)∵AB=AD,∴△ABD是__等腰__三角形.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OB=__OD__(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等腰三角形ABD中,∵OB=OD,∴AO⊥BD.即AC⊥BD.归纳:【探究3】定理的拓展延伸通过对“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证明过程,你还能发现菱形的对角线有什么性质?方法提示:由折叠过程或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推出菱形对角线的性质.归纳:菱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 (教材P3例1)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AD=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方法指导】菱形性质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__AD__(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__AC__⊥__BD__(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OB=OD=__BD__=__×6__=__3__(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等腰三角形ABD中,∵∠BAD=60°,∴△ABD是__等边__三角形,∴AB=BD=6.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OA2+OB2=AB2,∴OA=____=____=__3__,∴AC=__2OA__=__6__(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例2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60°,DE∥AC且交BC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DE=BE.【方法指导】连接BD,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易得BD⊥AC,∠DBC=30°,又由DE∥AC,即可证得DE⊥BD,由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证得DE=BE.证明:连接BD.∵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BD⊥AC,∠DBE=30°.∵DE∥AC,∴DE⊥BD,即∠BDE=90°.∵在Rt△BDE中,∠DBE=30°,∴DE=BE.◆活动4 随堂练习1.下列性质中,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C)A.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角线互相垂直C.对角线相等 D.是轴对称图形2.教材P4随堂练习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OB=BD.在Rt△AOB中,AB=5 cm,AO=4 cm,由勾股定理,得OB===3(cm),∴BD=2OB=6(cm).3.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0 cm,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5 cm.(1)∠BAC=__60°__,∠ABC=__60°__;(2)对角线BD=__5__.◆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教学说明:1.菱形的性质定理:①菱形的四条边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2.菱形的一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因此,有关菱形的问题,往往可转化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作业:课本P4习题1.1中的T2、T3、T4.本节课重在探索菱形的性质.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体会和理解说理的基本步骤,学会菱形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