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 勾股定理的应用●置疑导入 如图①,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8 cm,底面上圆的周长等于12 cm.在圆柱下底面的点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点A相对的点B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1)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点A到点B沿圆柱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2)如图②,将圆柱侧面剪开展成一个长方形,从点A到点B的最短路线是什么?(3)蚂蚁从点A出发,想吃到点B处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找到解决“蚂蚁怎么走最近”的方法,将曲面最短路程问题转化为平面最短距离问题,并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建议: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汇总各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种方案的路线计算方法.●情景导入 多媒体投影图片,引出问题:有一块长方形绿地,绿地周边是小路,在绿地旁边的B处有健身器材.居住在A处的居民为了走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地直接从A到B.(1)各位同学,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走绿地周边的小路吗?(2)如图,假设入口A到拐角C处3 m,拐角C到健身器材B处4 m,你能计算出直接从A到B,他们少走了几步吗?(假设2步为1 m)解:∵AB2=AC2+BC2=32+42=25,∴AB=5 m,5×2=10(步).3+4=7(m),7×2=14(步).14-10=4(步).答:他们少走了4步.(3)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一个类似的问题: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的蚂蚁想吃在B处的食物,同学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教学与建议】教学:让学生回顾勾股定理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后面又以实际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导入课题.建议:引导学生把问题转化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命题角度1 利用勾股定理求平面图形有关线段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求平面图形有关线段的长度问题,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例1】(1)在△ABC中,AB=10,AC=2,BC边上的高AD=6,则BC=__6或10__.(2)如图,在△ABC中,AD⊥BC于D,AB=3,BD=2,DC=1,求AC的长.解:在Rt△ABD中,AD===.在Rt△ADC中,AC===.命题角度2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例2】(1)如图,在底面周长为12 m,高为8 m的圆柱体上有A,B两点,则从A点沿圆柱体表面到B点的最短距离为(C)A.4 m B.8 m C.10 m D.5 m (2)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长、宽、高分别是2 m、0.3 m、0.2 m,A,B是这个台阶上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台阶面爬行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__2.5__m.命题角度3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利用勾股定理求长度问题,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构造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方法就是作垂线.在构造的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例3】(1)小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2 m,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10 m后,发现绳子刚好接触到地面,则旗杆的高度是(C)A.10 m B.12 m C.24 m D.20 m(2)你听说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吧?为了防止羊的再次丢失,牧羊人要在高0.9 m,宽1.2 m的长方形栅栏门的相对角顶点间加固一条木板,则这条木板至少需__1.5__m__长.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能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图形,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发展和培养空间观念.3.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时,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重点应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合理抽象出数学模型.◆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多媒体投影图片,引出问题:有一块长方形绿地,绿地周边是小路,在绿地旁边的B处有健身器材.居住在A处的居民为了走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地直接从A到B.问题1:各位同学,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走绿地周边的小路吗?问题2:如图,假设入口A到拐角C处3 m,拐角C到健身器材B处4 m,你能计算出小草受伤的代价是他们少走几步吗? (假设2步为1 m)解:AB2=AC2+BC2=32+42=25,AB=5 m,5×2=10(步).3+4=7(m),7×2=14(步).14-10=4(步).◆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1】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李叔叔想要检测如图所示的雕塑底座正面的边AD和边BC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1)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2)李叔叔量得边AD长是30 cm,边AB长是40 cm,点B,D之间的距离是50 cm.边AD垂直于边AB吗?(3)小明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20 cm的刻度尺,他能有办法检验边AD是否垂直于边AB吗?边BC与边AB呢?解:(2)∵302+402=__502__,∴__AD2+AB2__=__BD2__,∴AD__⊥__AB.(3)在AB,AD边上各量出较短的线段AB′,AD′,若__B′D′2=AB′2+AD′2__,则__AD⊥AB__.【归纳】判断线段的垂直关系时,一般是把线段放到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得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到线段的垂直关系.【探究2】利用勾股定理求最短距离吴老师在与同学们进行“蚂蚁怎样爬最近”的课题研究时设计了以下问题,请你根据下列所给的条件分别求出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如图,长方体的长为9 cm,宽为7 cm,高为12 cm,一只蚂蚁欲从长方体底面上的点A沿长方体表面爬到点C1处,怎样爬行,路线最短? 方式一:按照图①方式进行展开,在Rt△AC1C中运用勾股定理计算AC1的长度;方式二:按照图②方式进行展开,在Rt△AC2B中运用勾股定理计算AC2的长度.你能求出最短路程吗?AC=__(7+9)2+122__=__400__,AC=__72+(9+12)2__=__490__.∵AC∴AC1∴最短路程是图①方式.【归纳】在立体图形中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注意转化思想的运用,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将立体图形进行展开,从而转化为平面图形,接着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进行问题求解.◆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教材P13例题【方法指导】运用勾股定理求解.解:设滑道AC的长度为x m,则AB的长度为__x__m,AE的长度为__(x-1)__m.在Rt△ACE中,∠AEC=90°,由勾股定理得AE2+CE2=AC2,即__(x-1)2+32__=x2,解得x=5.故滑道AC的长为__5__m.【例2】如图,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8 cm,8 cm,12 cm,一只蚂蚁想从盒底的点A处沿盒的表面爬到盒顶的点B处,你能帮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路线吗?蚂蚁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方法指导】展开长方体盒子,转化为平面图形,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求解.解:当蚂蚁沿前面和上底面爬行时,最短路线如答图①所示.此时,AC=8 cm,BC=12+8=20(cm).AB2=AC2+BC2=82+202=464. 当蚂蚁沿前面和侧面爬行时,最短路线如答图②所示.此时,AD=8+8=16(cm),BD=12 cm.AB2=AD2+BD2=162+122=400,AB=20 cm.∵464>400,∴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为答图②的线段AB,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20 cm.◆活动4 随堂练习1.小雨用竹竿扎了一个长40 cm、宽30 cm的长方形框架,由于四边形容易变形,需要用一根竹竿作斜拉杆将四边形定形,则斜拉杆最长需__50__cm.2.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3 m,另一棵高8 m,两树相距12 m,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__13__m. 3.如图,阴影部分的半圆的面积是多少?(π取3.14)解:π×≈39.25.◆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有哪些困惑?教学说明:同学们经历了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及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作业:课本P14习题1.4中的T3、T4.这节课老师从“入趣点”着手,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引入.同时本节课知识容量大,所以在教学中板书必不可少,它既能给学生的思维增添时间和空间,又可以规范学生解题的格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