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9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9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资源简介

9 有理数的乘方
●置疑导入 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吃过拉面么?你们知道拉面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做一做:用准备好的拉面玩具做拉面捏合的练习,作好记录.
捏合次数 1 2 3 4 5 6 … 10 …
面条根数 2 4 8 16 32 64 … 1 024 …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生活中“拉面问题”的实例,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议:先猜想捏合后的面条根数,再实验证明.讨论如果捏合10次、100次、n次的结果.
●类比导入 
问题1:比如2+2+2+2+2=2×(  ),这么长的式子就变得简单了.
问题2:我们现在学习了乘法,那么2×2×2×2×2=(  )?你们打算怎样简化一下呢?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类比的导入方式,使得知识的学习在迁移中更易于学生接受.建议:自主交流,对学生的每个回答都给予积极的评价.
●悬念激趣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是8 844 m.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 mm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是真的吗?
【教学与建议】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建议:现场进行演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入课题.
*命题角度1 乘方的意义
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注意(-a)n与-an底数不同,读法不同.
【例1】关于式子(-5)3,正确的说法是(D)
A.-5是底数,3是幂 B.5是底数,3是幂
C.5是底数,3是指数 D.-5是底数,3是指数
【例2】(-3)5的指数为__5__,底数为__-3__;-35的指数为__5__,底数为__3__.
*命题角度2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理解an就是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计算有理数的乘方.
【例3】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D)
A.-23=4  B.-(-2)2=4  C.32=6  D.(-3)3=-27
【例4】计算:
(1)(-3)4;(2)-34;(3)-(-)3;(4).
解:(1)原式=(-3)×(-3)×(-3)×(-3)=81;(2)原式=-3×3×3×3=-81;(3)原式=-(-)=;(4)原式=()3=.
*命题角度3 与有理数乘方相关的规律探究
0,1,5,6的任何正整数次幂的个位数字都是它们本身;2的正整数次幂的个位数字是按2,4,8,6四个数字循环的;3的正整数次幂的个位数字是按3,9,7,1四个数字循环的;7的正整数次幂的个位数字是按7,9,3,1四个数字循环的;8的正整数次幂的个位数字是按8,4,2,6四个数字循环的;9的正整数次幂的个位数字是按9,1两个数字循环的.
【例5】根据下列等式:
1=12;
1+3=22;
1+3+5=32;
1+3+5+7=42;
……
可以归纳出一个含有自然数n的等式,你所归纳出的等式是__1+3+5+…+(2n-1)=n2__.
【例6】试验,观察,找规律:
计算:31=__3__;32=__9__;33=__27__;34=__81__;
35=__243__;36=__729__;37=__2__187__;38=__6__561__.
由此推测32 023的个位数字是__7__.
*命题角度4 乘方在实际中的应用
利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实际问题:(1)发现规律,以幂的形式表示出来;(2)结合问题进行有关运算.
【例7】13世纪数学家斐波那契的《计算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罗马有7位老妇人,每人赶着7头毛驴,每头驴驮着7只口袋,每只口袋里装有7个面包,每个面包附有7把餐刀,每把餐刀有7只刀鞘”,则刀鞘数为(C)
A.42 B.49 C.76 D.77
【例8】当细菌繁殖时,每隔一段时间,一个细菌就分裂成两个.
(1)一个细菌在分裂4次后,数量变为________个;
(2)有一种分裂速度很快的细菌,它每12 min分裂一次,如果现在盘子里有1 000个这样的细菌,那么1 h后,盘子里有多少个这样的细菌?
解:(1)一个细菌在分裂1次后,数量变为2=21个,分裂2次后,数量变为2×2=22个;分裂3次后,数量变为2×2×2=23个,所以一个细菌在分裂4次后,数量变为24个,故答案为:24;
(2)因为细菌在1 h内分裂=5次,所以1 h后,盘子里的细菌个数为1 000×25=32 000(个).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掌握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运算方法.
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的确定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贝贝同学说:“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约是8 844 m.如果有一张足够大且厚度为0.1 mm的纸,那么连续对折30次(理想状态下)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皮皮疑惑地说:“这不可能吧,一张纸能折那么高吗?”通过下面的学习,相信你一定能解开皮皮的困惑!
活动二:实验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乘方的定义
1个细胞30 min后分裂成2个,1 h后分裂成2×2个,h后分裂成2×2×2个……5 h后要分裂10次,分裂成2×2×…×2×2,\s\do4(10个2)).为了简便,可将2×2×…×2×2,\s\do4(10个2))表示成什么?
【归纳】刚才的式子中所求的因数都相同.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活动三: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计算:(1)53;(2)(-3)4;(3).
解:(1)53=5×5×5=125;(2)(-3)4=(-3)×(-3)×(-3)×(-3)=81;(3)=××=-.
【方法指导】利用有理数和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例2】计算:
(1)-(-2)3;(2)-24;(3)-.
解:(1)-(-2)3=-[(-2)×(-2)×(-2)]=-(-8)=8;
(2)-24=-(2×2×2×2)=-16;
(3)-=-=-.
【方法指导】根据乘方的意义把乘方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再按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例3】计算:
(1)102,103,104,105;(2)(-10)2,(-10)3,(-10)4,(-10)5.
解:(1)102=100,103=1 000,104=10 000,105=100 000;(2)(-10)2=100,(-10)3=-1 000,(-10)4=10 000,(-10)5=-100 000.
根据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注意: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1的任何次幂都是1;-1的偶次幂为1,奇次幂为-1.
【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与同伴交流,教师引导进行归纳.
活动四:随堂练习
1.(1)在84中,底数是__8__,指数是__4__;
(2)在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3__.
2.计算:
(1)(-3)2;       
解:原式=9;
(2)(-1.5)2;
解:原式=2.25;
(3);
解:原式=-;
(4)-(-3)3.
解:原式=27.
3.计算:
(1)-;
解:原式=-;
(2)-;
解:原式=-;
(3)-43;
解:原式=-64;
(4)-.
解:原式=-.
4.你喜欢吃拉面吗?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了许多根很细的面条,每捏合一次,拉面的根数就增加一倍,如图:
(1)第五次捏合后拉成的面条是多少根?
(2)捏合到第几次后可拉成128根面条?
解:(1)25=32(根);
(2)7次.
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乘方的意义及运算,加深对乘方的意义的理解,熟练掌握乘方的运算.
作业:课本P59习题2.13中的T1、T2、T4
本节课从学生认识乘方的意义,到运用乘方的意义把乘方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对于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学生还需进一步掌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