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1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1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资源简介

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置疑导入 问题1:等式的基本性质具体内容是什么?
问题2:我校举办了全市数学优质课评选,共有27名教师听课,已知男教师比女教师的2倍少9个,请问听课的教师中有多少名男教师?多少名女教师?(要求:只列方程)
【教学与建议】教学:此环节为本节课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体会等式的基本性质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的作用.建议:叙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要准确,问题2可引导学生,一题多解.
●复习导入 解方程:
(1)3x-5=10.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5,得__3x-5+5=10+5__,
也就是__3x=15__.
方程两边同除以3,得__x=5__.
(2)5x-8x-2=0.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得__5x-8x-2+2=0+2__.
也就是__5x-8x=2__.
化简,得__-3x=2__.
方程两边同除以-3,得__x=-__.
此种解法过程比较繁琐,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呢?
【教学与建议】教学:本环节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为新知识的学习设置了疑问.建议:此解方程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命题角度1 移项
移项的标准是“两变”:(1)改变项的位置,将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2)改变项的符号.
【例1】下列方程的变形中,是移项的是(D)
A.由2=x,得x=2
B.由3x=-1,得x=-
C.由10x=2+5x,得10x=5x+2
D.由5x+3=x-5,得5x-x=-5-3
【例2】方程3x-6=2x-8移项后,正确的是(B)
A.3x+2x=6-8 B.3x-2x=-8+6
C.3x-2x=-8-6 D.3x-2x=8-6
*命题角度2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此类题型考查学生对移项概念的理解,检验学生能否熟练移项,并正确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3】方程2x+3=7的解是(C)
A.x=3 B.x=-3 C.x=2 D.x=-1
【例4】将方程x+1=x-4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后,得x=__-5__.
*命题角度3 一元一次方程与新运算
根据运算要求准确列出式子,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出有关方程的解.
【例5】对于两个不相等的有理数a,b,我们规定符号max{a,b}表示a,b两数中较大的数,那么max{2,4}=4.按照这个规定,那么方程max{x,-x}=2x+1的解为(B)
A.-1 B.- C.1 D.-1或-
【例6】对有理数a,b,规定一种新运算※,规定a※b=ab+a+b,则方程x※3=4的解是x=__0.25__.
*命题角度4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读懂题意,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并求解.
【例7】张老师给学生分练习本,若每人分4本,则余8本,若每人分5本,则缺2本,求有多少学生和多少本练习本.
解:设有x名学生.根据题意,得
4x+8=5x-2.
解得x =10.
4x+8=4×10+8=48.
答:有10名学生,有48本练习本.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2.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会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理解移项的同时必须变号.
活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小明解方程2x+7=-2x+7按如下步骤:第一步:两边同时减去7,得2x=-2x,第二步:两边同除以x,得2=-2,你认为他做的对吗?如果有错,错在哪里?
活动二: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移项法则
问题:解方程5x-2=8,除了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解方程:5x-2=8,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5x-2+2=__8+2__,也就是5x=__8+2__.比较这个方程与原方程,可以发现,这个变形相当于.
发现:把原方程中的-2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是移项.
【归纳】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__变号__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移项需要注意两变:
①位置变:由左边移至右边或由右边移至左边,而非一边移动;
②符号变:被移动的项的符号要改变.
活动三: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135例1)解下列方程:
(1)2x+6=1; (2)3x+3=2x+7.
【方法指导】移项是解方程的重要变形,它是根据需要把方程的项由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一般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为防止漏项,先写不需要移动的项.
解:(1)移项,得2x=1-6,化简,得2x=-5.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2)移项,得3x-__2x__=__7-3__.合并同类项,得x=4.
【例2】(教材P135例2)解方程:x=-x+3.
【方法指导】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移项;(2)合并同类项;(3)系数化为1.
解:移项,得__x+x__=3.合并同类项,得__x__=3.方程两边同除以,得x=__4__.
【例3】若a2n+1bm+1与-5b-2m+7a3n-2是同类项,求(-n)m的值.
【方法指导】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可知,2n+1=3n-2,m+1=-2m+7,然后解方程求出m,n的值,再计算(-n)m的值.
解:2n+1=3n-2.
移项,得2n-3n=-2-1.
合并同类项,得-n=-3.
两边同除以-1,得n=__3__;
m+1=-2m+7.
移项,得m+2m=7-1.
合并同类项,得3m=6.
两边同除以3,得m=2.
所以(-n)m=(-3)2=9.
活动四:随堂练习
1.下列变形中,属于移项的是(C)
A.由3x=-1,得x=-
B.由=3,得x=9
C.由4x-7=0,得4x=7
D.由-2x+3=0,得3-2x=0
2.下列方程中,移项正确的是(B)
A.方程2-x=4变形为-x=4+2
B.方程2x=3x+5变形为2x-3x=5
C.方程3x=4x+11变形为3x-4x=-11
D.方程6-2x=-x+9变形为-x+2x=9+6
3.解下列方程:
(1)4x-2=3-x; (2)-7x+2=2x-4;
(3)-x=-x+1; (4)2x-=-+2.
解:(1)x=1;(2)x=;(3)x=-;(4)x=1.
4.一箩筐内有梨、苹果若干个,它们的数量比为4∶3,拿出12个苹果后,苹果的个数正好是梨的一半,求这个箩筐内原有梨和苹果各多少个.
解:设这个箩筐内原有梨4x个,苹果3x个.
根据题意,得3x-12=×4x,解得x=12.
则4x=48,3x=36.
答:这个箩筐内原有梨48个,苹果36个.
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移项法则和利用移项解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作业:课本P136随堂练习 习题5.3中的T3
本节课从学习探索移项法则,到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应用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