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资源简介

5 有理数的减法
●置疑导入 某地周六这一天的最高温度为3 ℃,最低温度为-4 ℃,这天的温差为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呢?
【教学与建议】教学:利用温差问题导入新课,感受有理数减法运算的现实意义.建议: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复习导入 活动内容:利用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是什么?
口算:
(1)12+(+2);(2)(-3)+(-4);(3)12+(-10);(4)+3+(-8).
问题2:如图这是某市下周的天气预报,你能列式表示出周六的温差吗?
【教学与建议】教学:回顾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法则;通过生活中的现实情境引入,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建议:问题1口答,问题2小组讨论,并理解“温差”的含义.
*命题角度1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运用
有理数减法计算的一般顺序为:判断两数的符号→变减为加→改变减数的符号→计算求和.
【例1】计算-,正确的结果为(C)
A. B.- C. D.-
【例2】|a|=8,|b|=3,且a【例3】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有理数减去点B表示的有理数的结果是__-7__.
*命题角度2 结合数轴利用法则判断符号
有理数减法计算结果的符号的判断,先转化为加法再利用加法法则判断结果符号.
【例4】已知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D)
A.-a>b B.a+b<0 C.|a|<|b| D.a-b>0
*命题角度3 有理数减法的应用
有理数减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四个步骤:(1)审清题意;(2)列出正确的算式;(3)按照减法运算法则,进行正确的计算;(4)写出实际问题的答案.
【例5】一架战斗机所在的高度为+200 m,一艘潜艇的高度为-50 m,则战斗机与潜艇的高度差为(A)
A.250 m B.350 m C.-250 m D.-350 m
【例6】已知海平面下A,B,C三处的高度分别是-37.4 m,-129.8 m,-71.3 m,则这三处中最高处比最低处高__92.4__m.
【例7】某学校开展了“环保知识”抢答比赛活动,一共分为五个小组,规定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活动结束时,记分员公布了各个小组的情况得分如下: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100 150 -400 350 -100
  (1)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
(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
解:(1)350-150=200(分).
答:第一名超出第二名200分;
(2)350-(-400)=350+400=750(分).
答:第一名超出第五名750分.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有理数减法转化成加法时符号的改变.
活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下图是2022年1月30日北京天气预报网上的北京天气情况,从下图我们可以得知北京从周五到下周二的最高温度为6 ℃,最低温度为-8 ℃.那么它的温差怎么算?6-(-8)=?
活动二: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15-6=__9__;     15+(-6)=__9__;
19-3=__16__; 19+(-3)=__16__;
12-0=__12__; 12+0=__12__;
8-(-3)=__11__; 8+3=__11__;
10-(-3)=__13__; 10+3=__13__.
学生观察左右两个算式的特征,再进行计算,得出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活动三: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计算下列各式:(1)9-(-5); (2)(-3)-1;(3)0-8;(4)(-5)-0.
【方法指导】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根据计算法则转化为加法运算,再按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是运算符号由“-”变为“+”;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
解:(1)9-(-5)=9+__5__=__14__;
(2)(-3)-1=(-3)+(__-1__)=__-4__;
(3)0-8=0+(__-8__)=__-8__;
(4)(-5)-0=__-5__.
【例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 844 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 m.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方法指导】学生在导入中已初步认识有理数的减法,可类比求温差的方法来求落差.
解:8 844-(-155)=8 844+155=8 999(m).
答:两处高度相差8 999 m.
【例3】全班学生分为五个组进行游戏,每组的基本分均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100 150 -400 350 -100
  (1)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
(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
【方法指导】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计算.
解:由上表可以看出,第一名得了__350__分,第二名得了__150__分,第五名得了__-400__分.
(1)350-150=__200__(分).
(2)350-(-400)=__750__分.
答:第一名超出第二名200分,第一名超出第五名750分.
活动四:随堂练习
1.口算:
(1)2-6=__-4__;
(2)2-(-6)=__8__;
(3)(-4)-3=__-7__;
(4)(-4)-(-3)=__-1__;
(5)(-8)-(-8)=__0__;
(6)(-9)-0=__-9__;
(7)0-(-5)=__5__;
(8)(-4)-4=__-8__;
(9)7-(-12)=__19__.
2.一个数加上-4,其和为-9,则这个数是(C)
A.6 B.3 C.-5 D.+5
3.下列计算错误的是(B)
A.(-4)-(-5)=1 B.0-(-2)=-2
C.(-3)-(-3)=0 D.25-(+25)=0
4.若a-(-b)=0,则a与b的关系是__互为相反数(或a=-b)__.
5.以地面为基准,A处高+2.5 m,B处高-15.8 m,C处高-30.4 m.问:
(1)A处比B处高多少?
(2)B处和C处哪个地方高?高多少?
(3)A处和C处哪个地方低?低多少?
解:(1)(+2.5)-(-15.8)=2.5+15.8=18.3(m);
(2)B处高,高(-15.8)-(-30.4)=-15.8+30.4=14.6(m);
(3)C处低,低(+2.5)-(-30.4)=2.5+30.4=32.9(m).
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请与同伴交流.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减法法则,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营造互学互比的良好氛围.
作业:课本P42习题2.6中的T1、T2、T3、T6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例子感受有理数的减法,到探究、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归纳、积累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