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方●置疑导入 同学们,你们吃过拉面吗?你们知道拉面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做一做:用准备好的拉面玩具做拉面捏合的练习,作好记录.次数 1 2 3 4 5 6 … 10 …面条根数 2 4 8 16 32 64 … 1 024 …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生活中“拉面问题”的实例,问题:如果捏合100次、1 000次、n次,面条根数是多少?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议:先让学生口答捏合后的面条根数,然后再让学生猜想回答第四次、第五次捏合后的根数.●类比导入 问题1:比如2+2+2+2+2+2=2×( 6 ),2+2+2+2+2+2+2+2+2+2=2×( 10 ),2+2+…+2,\s\do4(n个2))=2×n.问题2:2×2=( 22 ),2×2×2=( 23 ),2×2×2×2=( 24 ),2×2×2×…×2,\s\do4(n个2))=( 2n ).问题3:我们在小学学过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a=a2,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a3,则a×a×a×…a,\s\do4(n个a))=( an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类比的导入方式,使得知识的学习在迁移中便于让学生接受.建议:让学生自主交流,对学生的每个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悬念激趣 导语: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件都蕴含了数学的知识,那么你知道下面这个事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吗?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国王输了,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赏.阿基米德对国王说:“我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颗麦子,在第二个格子中放进前一个格子的两倍,每一个格子中都是前一个格子中麦子数量的两倍,一直将棋盘每一个格子摆满.”国王觉得很容易就可以满足他的要求,于是就同意了.但很快国王就发现,即使将国库所有的粮食都给他也不够.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趣味数学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建议:教师可以现场进行演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入课题. *命题角度1 理解乘方的意义n个相同因数a相乘的结果记作an,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例1】(-4)6表示的意义是(D)A.6个-4相加的积 B.-4乘6的积C.4个-6相乘的积 D.6个-4相乘的积【例2】把×××写成乘方的形式为____,读作“__五分之二的四次幂__”. *命题角度2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理解an就是n个a相乘,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计算有理数的乘方.【例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B)A.-24=16 B.-(-2)2=-4C.=-1 D.(-2)3=8【例4】计算:(1)(-6)3;(2)-63;(3)-;(4).解:(1)-216;(2)-216;(3)-;(4). *命题角度3 乘方在实际中的应用利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1)从特殊到一般,以幂的形式将结果表示出来;(2)结合问题进行有关运算.【例5】13世纪数学家斐波那契的《计算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罗马有7位老妇人,每人赶着7头毛驴,每头毛驴驮着7只口袋,每只口袋里装着7个面包,每个面包附有7把餐刀,每把餐刀有7只刀鞘”,则刀鞘数为(C)A.42只 B.49只 C.76只 D.77只【例6】1 m长的小棒,第1次截去一半,第2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截下去,第6次后剩下的小棒长____m. *命题角度4 用计算器计算有理数的乘方用计算器上的数字键按题意的顺序计算.【例7】用计算器计算:(1)185;(2)(-1.8)6.解:(1)原式=1 889 568;(2)原式=34.012 224. *命题角度5 有理数乘方的正负性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偶次方都是非负数.若两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每个数都为零.【例8】若a为有理数,则下列各式总能成立的是(A)A.(-a)2=a2 B.-a2=(-a)2C.(-a)3=a3 D.|-a3|=a3【例9】已知|a+3|和(b-2)2互为相反数,那么ab=__9__.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会进行乘方的运算.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重点乘方的相关概念及运算方法.▲难点理解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活动1 新课导入1.长为2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解:2×2=4.2.边长为l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解:l×l×l=l3.◆活动2 探究新知1.教材P41 内容.提出问题:(1)2个2相乘记作22,3个2相乘记作23,n个2相乘记作多少?(2)引入负数后,4个-2相乘记作多少?-24和(-2)4一样吗?为什么?(3)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什么?它们的结果又叫做什么?(4)在an中,a和n分别叫做什么?(5)填表:乘方 65 (-5)4 -22底数 6 -5 - 2指数 5 4 3 2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42 思考.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1.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记作__an__,读作__“a的n次方”__,其中a叫做__底数__,n叫做__指数__.求n个相同因数的__积__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__幂__.2.负数的奇次幂是__负数__,负数的偶次幂是__正数__.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正数__,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__0__.◆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教材P42 例1.例2 教材P42 例2.例3 算式×××可表示为(A)A. B.×4C.- D.以上答案都不对例4 计算:(1)-;解:原式=-;(2)-24×(-2)2;解:原式=-64;(3)-42×(-4)2;解:原式=-256;(4)×;解:原式=-;(5)×÷(-1)3;解:原式=-1;(6)-14×(-2)5×.解:原式=.练习1.教材P42~43 练习第1,2,3题.2.关于-74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底数是-7 B.表示4个-7相乘 C.表示4个7相乘的相反数 D.表示7个-4相乘3.下列各组数中,相等的一组是(C) A.23与32 B.23与(-2)3 C.32与(-3)2 D.-23与-334.(1)平方等于本身的数是__0或1__,立方等于本身的数是__0或±1__;(2)平方等于64的数是__±8__,立方等于-64的数是__-4__;(3)定义一种新的运算a&b=ab,如2&3=23=8,那么(3&2)&2=__81__.◆活动5 课堂小结1.乘方的概念.2.乘方的运算及应用.1.作业布置(1)教材P47 习题1.5第1,2题;(2)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