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情景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节课,我们将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生活中,有很多需要进行配套的问题,如课桌和凳子、螺钉和螺母、电扇叶片和电机等,大家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配套问题的例子吗?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这一情景的导入,让学生认识到配套问题无处不在.建议:让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配套问题.●悬念激趣 展示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城市面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经济正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的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工人叔叔们在盖房子、修建公路的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某市内要修一条公路,公路大约长120 km.有两个工程队找到了局长,甲工程队说:“包给我们,保证30天完成”;乙工程队说:“包给我们,保证20天就完成”.如果你是局长,会怎么办呢?【教学与建议】教学:展示工程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的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建议:小组内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命题角度1 产品配套问题此类问题中的配套的物品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例1】某车间有28名工人,每人每天能生产桌子12张或椅子18把.设有x名工人生产桌子,其他工人生产椅子,每天生产的桌子和椅子按1∶2配套,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D)A.12x=18(28-x) B.18x=12(28-x)C.2×18x=12(28-x) D.2×12x=18(28-x)【例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白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盒底43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在15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白铁皮制盒身,多少张白铁皮制盒底可以正好制成整套罐头盒而无余料?若设用x张白铁皮制盒身,则所列的方程应该是__2×16x=43(150-x)__. *命题角度2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它们的关系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例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30天.若先由甲队单独做5天,剩下的部分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则还需要的天数是(A)A.9 B.10 C.12 D.15【例4】整理一批图书,如果由一个人单独做要用30 h,现先安排一部分人做1 h,随后又增加6人和他们一起做了2 h,恰好完成这项工作.假设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那么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解:设应先安排x人工作.根据题意,得+×2=1,解得x=6.答:应先安排6人工作. *命题角度3 人员调配问题解决人员调配问题,理清调配前后的等量关系,恰当设出未知数,正确列出方程.【例5】某班同学参加平整土地劳动,运土人数比挖土人数的一半多2人.若从挖土人员中抽出7人去运土,则两者人数相等.求原来运土和挖土的各有多少人.解:设原来挖土的有x人,则原来运土的有人.根据题意,得x-7=x+2+7,解得x=32.则x+2=18.答:原来运土的有18人,挖土的有32人.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熟练掌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产品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的方法,抓住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犍.2.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重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活动1 新课导入48位大学生暑假到水利工地做义工,若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 m3或运土3 m3,他们如何配合,才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若设其中x人挖土,则运土的人数为__(48-x)__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__5x=3(48-x)__.◆活动2 探究新知1.教材P100 例1.提出问题:(1)“1个螺钉配2个螺母”隐含着什么等量关系?(2)本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3)如果设x名工人生产螺母,怎样列方程?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100 例2.提出问题:(1)题目中把什么看作1 (2)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分别是什么?(3)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4)列出的方程是什么?(5)由此你能归纳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吗?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1.配套问题:关键是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工程问题:常把总工作量看作1,再利用“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的关系列出方程.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1)审清题意,找__等量关系__;(2)设__未知数__,一般设所求的量为未知数;(3)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作答.◆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某生产车间有60名工人生产太阳镜,1名工人每天可生产镜片200片或镜架50个,该如何分配工人生产镜片和镜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产品配套?解: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镜片,则有(60-x)名工人生产镜架.由题意,得=50(60-x),解得x=20,则60-x=40.答:安排20名工人生产镜片,40名工人生产镜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产品配套.例2 整理一批数据,由一人做需80 h完成,现在计划先由一些人做2 h,再增加5人做8 h,完成这项工作的,应该怎样安排参与整理数据的具体人数?解:设开始安排x人做.依题意,得2×x+8×(x+5)=,解得x=2.答:应该先安排2人做2 h后,再增加5人做8 h.例3 一个三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3,且比百位上的数字小1,三个数字之和的50倍比这个三位数小2,求这个三位数.解:设十位数字为x,则个位数字为x-3,百位数字为x+1,这个三位数为100(x+1)+10x+x-3.根据题意,得50(x+x-3+x+1)=100(x+1)+10x+x-3-2,解得x=5.则这个三位数为100×(5+1)+10×5+5-3=652.练习1.教材P101 练习第1,2题.2.教室里有40套桌椅(一把椅子配一张桌子),总价值2 800元,每把椅子20元,则每张桌子多少元?设每张桌子x元,可列方程为(B) A.40x+20=2 800 B.40x+40×20=2 800 C.40(x-20)=2 800 D.40x+20(40-x)=2 8003.一项工作中,甲单独做需要10 h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 h完成,那么甲每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____,乙每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____.若设甲、乙合作需要x h完成,则可列方程为__+=1__,解得x=__6__.4.某配件厂原计划每天生产60件产品,改进技术后,工作效率提高了20%,这样不仅提前5天完成了生产任务,并且比原计划多生产了48件产品,求原计划要生产多少件产品.解:设原计划要生产x件产品.根据题意,得-=5,解得x=2 040.答:原计划要生产2 040件产品.◆活动5 课堂小结1.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产品配套问题.2.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1.作业布置(1)教材P106 习题3.4第2,3,4题;(2)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