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线段长度的比较与运算 现在来比较一下他们的身高(学生七嘴八舌,发表见解:姚明更高一些).如果我们用线段来表示人的身高,又该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呢?从而引入课题.【教学与建议】教学:把现实生活中比高矮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比线段长短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让学生明白正确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重要性.●悬念激趣 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生活中“猫狗获取食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走法.讨论后演示最短距离.你知道小猫和小狗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路线吗?难道它们也懂数学?【教学与建议】教学: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情境,让学生由实际问题感受从一点到另外一点如何走路程最短.建议:结合实际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命题角度1 计算线段的和与差解这类题要理解题意,明确所求的线段的和或差是哪两条线段的和或差.【例1】已知点A,B,C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C=1,BC=2,则线段AB的长度是(C)A.3 B.1 C.1或3 D.无法确定【例2】已知线段AB=8 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BC=3 cm,则线段AC=__5__cm或11__cm__. *命题角度2 利用线段等分点及和差求线段的长利用等分点的性质得出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例3】如图,点C在线段AB上,D是AC的中点.如果BC=1.5CD,AB=7 cm,那么BC的长为(A)A.3 cm B.3.5 cm C.4 cm D.4.5 cm【例4】如图,线段AB=12 cm,C是AB的中点,D,E是BC的三等分点,线段CD=__2__cm__. *命题角度3 尺规作图——画线段的和与差用尺规画线段的和与差,关键是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例5】如图,已知线段a,b,c(a>b),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c-b,写出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解:作法:如图,①作射线AM;②在射线AM上顺次截取AB=a,BC=c;③以C为端点,在线段CA上截取CD=b.则线段AD=a+c-b即为所求. *命题角度4 线段公理的应用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实际问题.【例6】下面现象可以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是(D)【例7】如图,某同学家在A处,现在该同学要去位于B处的同学家玩,请你帮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为(B)A.A→C→D→B B.A→C→F→BC.A→C→E→F→B D.A→C→M→B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通过动手操作,学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并会进行有关线段长度的计算.3.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了解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重点线段的长短比较、有关计算与线段的基本事实.▲难点线段的有关计算.◆活动1 新课导入1.下列线段表示正确的是(B) A.线段M B.线段m C.线段Mn D.线段mn2.如图,已知平面上三点A,B,C,画出线段AB和BC.解:如图.◆活动2 探究新知1.教材P126~127 部分内容.提出问题:(1)什么叫做尺规作图?(2)你能列举出一些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吗?(3)任意画两条线段AB,CD,如何比较AB,CD的大小,其结果有几种?(4)如何表示线段的和与差?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127 图4.2-10以下内容.提出问题:(1)什么叫做线段的中点和等分点?(2)线段的中点和等分点有什么性质?(3)怎样找一条线段的中点和等分点?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3.教材P128 思考.提出问题:(1)从A地到B地有几条道路可以走?(2)你能在图中画出一条最短的路线吗?(3)通过比较从A地到B地所有路线的长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1.限定用__无刻度的直尺__和__圆规__作图,叫做尺规作图.2.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__长度__来比较,即度量法;或用圆规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__上__作比较,即叠合法.3.把一条线段分成__相等__的两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4.两点之间,__线段__最短.5.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__长度__,叫做这两点的距离.提出问题:什么叫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学生完成)◆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为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大小,小明将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则(B)A.AB<CD B.AB>CD C.AB=CD D.以上都有可能例2 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1)若AB=10,AC=6,求CD的长;(2)若AC=30,BD=10,求AB的长.解:(1)∵AB=10,AC=6,∴BC=AB-AC=10-6=4.∴CD=BC=2;(2)∵点D是线段BC的中点,∴BC=2BD.∵BD=10,∴BC=2×10=20.∵AB=AC+BC,∴AB=30+20=50.例3 如图,已知线段a,b,c,用圆规和直尺画线段,使它等于2a+b-c.解:(1)作射线AF;(2)在射线AF上顺次截取AB=BC=a,CD=b;(3)在线段AD上截取DE=c.则线段AE即为所求.例4 如图,这是A,B两地之间的公路,在公路工程改造计划时,为使A,B两地行程最短,应如何设计线路?在图中画出,并说明你的理由.解:如图,连接AB.理由如下: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练习1.教材P128 练习第1,2,3题.2.如图,线段AB=8 cm,延长AB到点C,若线段BC的长是AB长的一半,则A,C两点间的距离为(D)A.4 cm B.6 cm C.8 cm D.12 cm3.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AC=2B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BC=AB B.AC=AB C.BC=AB D.BC=AC4.如图,M是线段AB的中点,点C在线段AB上,且AC=4 cm,N是AC的中点,MN=3 cm,求线段CM和AB的长.解:∵N是AC的中点,AC=4 cm,∴NC=AC=×4=2(cm).∵MN=3 cm,∴CM=NM-NC=3-2=1(cm),∴AM=AC+CM=4+1=5(cm).∵M是AB的中点,∴AB=2AM=2×5=10(cm).◆活动5 课堂小结1.尺规作图的概念.2.比较线段的长短.3.利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计算线段的长度.4.两点之间距离的定义和线段的基本事实的应用.1.作业布置(1)教材P130 习题4.2第6,7,8,10,11题;(2)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