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教案

资源简介

3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
●情景导入 
《孙子算经》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现在保存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其中下卷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书中是这样叙述的:
“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问题1:“上有三十五头”的意思是什么?“下有九十四足”呢?
问题2:你能根据问题1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吗?
【教学与建议】教学:从“鸡兔同笼”问题直接导入.建议: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思考,后讨论,然后找学生说出他的解题思路,写出解题过程.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展示)
问题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__消元__,解法有__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__.
问题2:我们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它的一般步骤是(1)审清题意或__找准等量关系__;(2)设__未知数__;(3)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作答.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复习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建议: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方程的相关知识,小组内进行交流体会.
命题角度1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步骤要完整.特别注意的是:(1)细致审题,找准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时语言准确,别忘单位;(3)勿漏“答”.
【例1】(1)某学校的篮球数比排球数的2倍少3个,篮球数与排球数的比是3∶2,求两种球各有多少个.若设篮球有x个,排球有y个,根据题意列方程组为(D)
A.  B.  C.  D.
(2)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某商店订购了A型和B型两种粽子,A型粽子28元/kg,B型粽子24元/kg,若B型粽子的数量比A型粽子的2倍少20 kg,购进两种粽子共用了2 560元,求两种型号粽子各多少千克?
解:设A型粽子x kg,B型粽子y kg.
由题意,可得解得
答:A型40 kg,B型60 kg.
命题角度2 读懂表格正确解题
表格信息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正确获取信息,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组.
【例2】某学校购进图书和文具,下表是购买情况:
购买数量 文具 图书 总价
第一次 10套 30套 1 040元
第二次 30套 25套 1 300元
  1套文具和1套图书各多少元?
解:设1套文具x元,1套图书y元.
由题意,可得解得
答:文具20元/套,图书28元/套.
命题角度3 余缺问题
解决余缺问题要抓住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找出其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即可.
【例3】《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有一群鸽子,其中一部分在树上唱歌,另一部分在地上觅食,树上的鸽子对地面上的鸽子说:“若从你们中飞上来1只,则地上的鸽子占整群鸽子数的;若从树上飞下去1只,则地上、树上的鸽子一样多.”你知道原来树上、地上各有多少只鸽子吗?
解:设原来树上x只鸽子,地上y只鸽子.
由题意,可得解得
答:原来树上7只鸽子,地上5只鸽子.
命题角度4 古代问题
解决古代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文言文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题目的信息合理地设出未知数,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例4】(1)《九章算术》第七卷“盈不足”中记载:“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译为:“今有人合伙购物,每人出8钱,会多3钱;每人出7钱,又差4钱,问人数、物价各多少?”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出人数、物价分别是(B)
A.1,11 B.7,53 C.7,67 D.6,50
(2)我国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的名著《直指算法统宗》里有一道著名算术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意思是:有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如果大和尚1人分3个,小和尚3人分1个,正好分完.试问大、小和尚各多少人?
解:设大和尚x人,小和尚y人.
由题意,可得解得
答: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2.使学生掌握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重点
根据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难点
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
“鸡兔同笼”是经典的数学问题,在小学阶段同学们曾探究过它的多种解法.这节课我们用本单元学习的方程组来解决此问题.
◆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画图法:
用“○”表示头,先画35个头;将所有头都看作鸡的,用“||”表示脚,画出了70只脚;还剩24只脚,在一些头上再加2只脚,共12个头加了2只脚;4只脚的是兔子(12只),两只脚的是鸡(23只).
(2)一元一次方程法:鸡头+兔头=35,鸡脚+兔脚=94.
解:设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根据题意,得2x+4(35-x)=94.
(3)二元一次方程组法:
①“上有三十五头”的意思是__一共35只__,“下有九十四足”的意思是__一共94只脚__.
②如果设鸡有x只,兔有y只,那么鸡兔共有__35__只;鸡足有__2x__只,兔足有__4y__只.
③设计表格如下.
鸡 兔 合计
头 x y 35
足 2x 4y 94
  解:设笼中有鸡x只、兔y只.根据以上分析,得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得所以笼中有鸡23只、兔12只.
◆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115例题
【方法指导】问题1:“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是什么意思?
问题2:“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又是什么意思?
问题3:你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这个题目吗?
解:设绳长x尺,井深y尺.根据题意,得①-②,得-=4,=4,x=48.将x=48代入①,得y=11.所以绳长48尺,井深11尺.
【例2】《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有一群鸽子,其中一部分在树上唱歌,另一部分在地上觅食,树上的鸽子对地面上的鸽子说:“若从你们中飞上来1只,则地上的鸽子数是整群鸽子数的;若从树上飞下去1只,则地上、树上的鸽子一样多.”你知道原来树上、地上各有多少只鸽子吗?
【方法指导】根据题意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进行解答.
解:设原来树上有x只鸽子,地上有y只鸽子.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原来树上有7只鸽子,地上有5只鸽子.
◆活动4 随堂练习
1.某中学七年级(1)班40名同学为山区捐款,共捐款2 000元,捐款情况如下表:
捐款/元 20 40 50 100
人数 10 8
  表格中捐款40元和50元的人数不小心被墨水污染已看不清楚.若设捐款40元的有x名同学,捐款50元的有y名同学,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C)
A. B.
C. D.
2.一张试卷有25道题,做对一题得4分,做错一题扣1分,小明做了全部试题得65分,则他做对的题数是(C)
A.16 B.17 C.18 D.19
3.现在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年龄的3倍,7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年龄的5倍,问父亲、儿子现在的年龄分别是(A)
A.42岁,14岁 B.48岁,16岁
C.36岁,12岁 D.39岁,13岁
4.《算经》里记载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鸡翁一,值钱四,鸡母一,值钱二,凡百钱买鸡四十只,问鸡翁母各几何?
解:设鸡翁x只,鸡母y只.根据题意,得解得
答:鸡翁10只,鸡母30只.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这节课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教学说明:找出古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作业:课本P116随堂练习,习题5.4中的T2、T3、T4.
本节课在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思路,由算术方法到一元一次方程再到二元一次方程组,遵照了学生的思维梯度,逐步建立起学生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思想,充分感受它的优点和思维的简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