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极差与方差的应用●置疑导入 王华、张伟两位同学分别将自己10次数学自我检测的成绩绘制成如下统计图:(1)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列出如下统计表:平均成绩(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方差(s2)王华 80 b 80 d张伟 a 85 c 260 则a=__80__,b=__80__,c=__90__,d=__60__;(2)将90分以上(含90分)的成绩视为优秀,则优秀率高的是__张伟__;(3)现在要从这两个同学中选一位去参加数学竞赛,你可以根据以上的数据给老师哪些建议?【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让学生填表,让学生感受方差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含义.建议:学生单独完成后小组讨论.●复习导入 问题1:(1)什么是极差、方差、标准差?(2)方差的计算公式是什么?(3)一组数据的方差与这组数据的波动性有怎样的关系?问题2:计算下列两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1)-1,1,3,4,2;(2)48,49,50,51,52.【教学与建议】教学:让学生复习上节课中所学习的极差、方差、标准差等概念,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它们都是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量.建议:把问题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命题角度1 方差的意义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例1】(1)学校准备从甲、乙、丙、丁四个科创小组中选出一组代表学校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组的平均成绩的平均分数x(单位:分)及方差s2如下表所示:甲 乙 丙 丁x 7 8 8 7s2 1 1.2 1 1.8 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较稳定的组去参赛,那么应选的组是(C)A.甲 B.乙 C.丙 D.丁(2)甲、乙两人参加“环保知识”竞赛,经过6轮比赛,他们的平均成绩都是97分.如果甲、乙两人比赛成绩的方差分别为s=6.67,s=2.50,则这6轮比赛成绩比较稳定的是__乙__.(选填“甲”或“乙”)命题角度2 表格与方差的综合应用表格中给出了具体数值,依据方差的计算公式可求出方差.【例2】甲、乙两名同学进行射击训练,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5次,成绩统计如下:命中环数 7 8 9 10甲命中相应环数的次数 2 2 0 1乙命中相应环数的次数 1 3 1 0若从甲、乙两人射击成绩方差的角度评价两人的射击水平,则谁的射击成绩更稳定些?解:x甲=8(环),x乙=8(环),s=1.2,s=0.4,则乙的射击成绩更稳定.命题角度3 统计图与方差的综合应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有特点,比如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具体数值,进而依据三数、三差的定义进行计算,然后做出相应的判断.【例3】要从甲、乙两名同学中选出一名,代表班级参加射击比赛,如图是两人最近10次射击训练成绩统计图.(1)已求得甲的平均成绩是8环,则乙的平均成绩为__8__环;(2)观察图形,直接比较得出s__>__s(选填“>”或“<”);(3)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成绩都在7环左右,本班应该选__乙__参赛更为合适;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成绩都在9环左右,本班应该选__甲__参赛最为合适.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进一步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2.会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对实际问题作出判断.3.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重点进一步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应用.▲难点根据极差、方差、标准差对实际问题作出解释.◆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多媒体展示)某校要从甲、乙两个跳远运动员中挑选一人参加一项比赛.在最近的10次选拔赛中,他们的成绩(单位:cm)如下:甲:585,596,610,598,612,597,604,600,613,601;乙:613,618,580,574,618,593,585,590,598,624.(1)甲、乙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2)甲、乙这10次比赛成绩的方差分别是多少?(3)这两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各有什么特点?(4)历届比赛成绩表明,成绩达到5.96 m的就很可能夺冠,你认为为了夺冠应选谁参加这项比赛?如果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6.10 m就能打破纪录,那么你认为为了打破纪录应选谁参加这项比赛?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极差与方差.◆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方差的应用1.阅读教材P152下面部分(多媒体展示) 【归纳】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2.思考并回答问题.(1)不进行计算,说说A,B两地这一天气温的特点.解:A地气温波动比较大,B地气温较稳定.(2)分别计算这一天A,B两地气温的平均数和方差,与你刚才的看法一致吗?解:xA=(18+17.5+…+18.5+18)×≈20.42(℃),xB=(20+19.5+…+20.5+20)×≈21.35(℃).s=[(18-20.42)2+(17.5-20.42)2+…+(18.5-20.42)2+(18-20.42)2]≈7.76;s=[(20-21.35)2+(19.5-21.35)2+…+(20.5-21.35)2+(20-21.35)2]≈2.78.A,B两地平均气温相近,但A地日温差较大,B地日温度较小,因此与刚才的看法一致.◆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教材P153议一议【方法指导】平均数、方差的应用解:(1)x甲=(585+596+…+613+601)=601.6(cm);x乙=(613+618+…+598+624)=599.3(cm);(2)甲这10次比赛成绩的方差是__65.84__,乙这10次比赛成绩的方差是__284.21__.(3)甲的平均成绩高,甲的成绩稳定,乙的最好成绩更好.(4)历届比赛成绩表明,成绩达到5.96 m就很可能夺冠,你认为为了夺冠应选__甲__参加这项比赛;如果历届比赛成绩表明,成绩达到6.10 m就能打破记录,那么你认为为了打破记录应选__乙__参加这项比赛.【例2】张强和金佳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测试成绩 1 2 3 4 5张强 13 14 13 12 13金佳 10 13 16 14 12 【方法指导】用方差来确定谁的成绩稳定,方差越小,成绩越稳定.解:x1=(13+14+13+12+13)÷5=13,x2=(10+13+16+14+12)÷5=13,s=(0+12+0+12+0)=0.4,s=(32+0+32+12+12)=4.因为s◆活动4 随堂练习1.教材P153随堂练习解:乙的成绩更好、更稳定,从图象上看,乙的成绩波动最小.2.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某校八年级(1)(2)两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成绩均为整十数)统计如下:成绩(分) 50 60 70 80 90 100人 数(1)班 3 5 16 3 11 12(2)班 2 5 11 12 13 7 请你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分别从平均数、众数、方差等不同角度判断这两个班的考试成绩谁优.解:x(1)班=(50×3+5×60+70×16+80×3+90×11+100×12)=80(分),x(2)班=(50×2+5×60+70×11+80×12+90×13+100×7)=80(分),(1)班众数为:70,(2)班众数为:90,s=[(50-80)2×3+(60-80)2×5+…+(100-80)2×12]=244,s=[(50-80)2×2+(60-80)2×5+…+(100-80)2×7]=180,∴从平均数看,两个班成绩相同,从众数看,(2)班成绩较好,从方差看(2)班成绩较稳定.◆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你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教学说明:梳理求方差(标准差)的方法,并区别于求平均数的方法,形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作业:课本P155习题6.6中的T1、T2.从传统的观念看来,方差(标准差)是越小越好,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不一定是方差(标准差)越小越好的情况,在某一时段的测试中,有的会出现尽管方差很大,但数据会出现稳步上升(如某学生的考试成绩)或逐步下降(如某运动员的百米赛跑的成绩)的情况,此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方差小的数据就认为数据好,只能认为它是稳定的.对于学生在评判某一组数据时,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要以鼓励为主,注重定性的评价方法,及时记录学生的独特想法,然后再分析其中存在的误区,不要简单地进行肯定或否定.让学生亲自经历统计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达到新认识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