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1课时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情景导入 如图,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见面了,大三角形炫耀说:“我的面积比你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也比你大!”小三角形不服气地说:“那可不好说噢,你自己量量看!”大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了量自己的内角和,就不再说话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学与建议】教学:用大小不相同的两个三角形的谈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感知三角形内角和.建议: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三角图形,以便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特征.●悬念激趣 如图,按规定,一块模板中AB,CD的延长线应相交成85°角.现有一块模板,因交点不在板上,不便测量,工人师傅连接AC,测得∠BAC=32°,∠DCA=65°,此时AB,CD的延长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否符合规定?为什么呢?【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加以回忆,激发学生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兴趣.建议: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命题角度1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结合角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解决问题.【例1】(1)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A=65°,∠B=75°,将纸片一角折叠(折痕为DE),使点C落在△ABC内的点C′处,若∠AEC′=20°,则∠BDC′的度数是(D)A.30° B.40° C.50° D.60° (2)如图,AB∥CD,AE交CD于点C,DE⊥AE于点E,若∠A=42°,则∠D=__48°__.命题角度2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由三个角的大小之比可求出三个角的大小,从而可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2】(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B)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1∶1∶3,这个三角形一定是__等腰__三角形,还是__钝角__三角形. 瘙嚔命题角度3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方位角问题.【例3】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解:∠ACB=90°.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的应用.2.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3.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解题.▲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如图,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见面了,大三角形炫耀说:“我的面积比你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也比你大!”小三角形不服气地说:“那可不好说噢,你自己量量看!”大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了量自己的内角和,就不再说话了.你知道为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1】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实验1:先将三角形纸片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如图①),然后把另外两角分别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如图②③),最后得图④所示的结果.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还有其他折法吗?实验2:将三角形纸片的三个顶角剪下,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如图)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如果只剪下一个角呢?【探究2】已知:如图,已知△ABC.求证:∠A+∠B+∠C=180°.证明:延长BC到D,过点C作直线CE∥AB,则∠1=__∠A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__∠B__(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ACB=180°(平角的定义),∴∠A+∠B+∠ACB=180°(等量代换).【探究3】想一想:你还有其他方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吗?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小明的想法是把三个角“凑”到A处,他过点A作直线PQ∥BC(如图),他的想法可行吗?如果可行,请你写出证明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处理方式:学生独立完成,一位学生黑板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证明:过点A作PQ∥BC,∴∠PAB=__∠B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QAC=__∠C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AC+∠PAB+∠QAC=180°(平角的定义),∴∠BAC+∠B+∠C=180°(等量代换).【归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教材P179例1【方法指导】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解:在△ABC中,∠B+∠C+∠BA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B=38°,∠C=62°(已知),∴∠BAC=180°-38°-62°=80°(等式的性质).∵AD平分∠BAC(已知),∴∠BAD=∠CAD=∠BAC=×80°=40°(角平分线的定义).在△ADB中,∠B+∠BAD+∠ADB=180°(等式的性质),∵∠B=38°(已知),∠BAD=40°(已证),∴∠ADB=180°-38°-40°=102°(等式的性质).【例2】如图,AD,AE分别为△ABC的高线和角平分线,且∠B=35°,∠C=45°,求∠DAE的度数.【方法指导】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BAC,再根据角平分线和高线求出∠DAE.解:在△ABC中,∠B=35°,∠C=45°,∴∠BAC=180°-(35°+45°)=100°.又∵AE平分∠BAC,∴∠CAE=∠BAC=×100°=50°.在△ACD中,∠ADC=90°,∠C=45°,∴∠CAD=180°-90°-45°=45°.∴∠DAE=∠CAE-∠CAD=50°-45°=5°.◆活动4 随堂练习课本P179随堂练习T1、T2、T3.解:1.90°.2.60°.3.证明:∵在△ABC中,∠A=60°,∠C=70°,∴∠B=180°-60°-70°=50°.∵DE∥BC,∴∠ADE=∠B=50°.4.△ABC的三个内角大小分别是x,x,3x,则x的值是多少?解:36°.◆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教学说明: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去猜想、推理、探究学习.作业:课本P180习题7.6中的T1、T2、T3.本节课通过折纸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一题多思、一题多解的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