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3 垂径定理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3 垂径定理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3.3 垂径定理
教学内容 *3.3 垂径定理 课时 1
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探索和证明过程; 2.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3.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实验一归纳一猜想一证明”的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同一个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
知识目标 1.理解垂径定理和推论的内容,并会证明,利用垂径定理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重点) 2.利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教学重点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 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问题:赵州桥是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距今约有 1400 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 37 m,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 7.23 m,求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同学们先讨论,然后带着疑问点开启今天课堂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和性质 探究一 如图,AB 是⊙O 的一条弦,作直径 CD,使CD⊥AB,垂足为 M. (1) 右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 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师生活动: 学生前后四人一组,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动手画圆、剪圆,按照轴对称图形的探究方法探究,寻找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直径、弦、弧的关系并总结.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指导. 生: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径CD所在的直线. 师:那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预设: 连接 OA,OB,则OA = OB. 在Rt△OAM 和Rt△OBM 中, ∵OA = OB,OM = OM, ∴Rt△OAM≌Rt△OBM. ∴AM = BM. ∴点 A 和点 B 关于 CD 对称. 师生共同总结: 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的对称轴有无穷多条. 师:从上面的探究中,你能得出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我们采用折叠的方法,方法如下:将这个图形沿着直径CD所在直线折叠,发现AM与BM重合,∠CMA与∠CMB重合,∠DMA与∠DMB重合,与重合;与重合,所以等量关系有AM=BM,∠CMA=∠CMB=90°,∠DMA=∠DMB=90°,=,=. 师:上面我们是利用折叠的方法得出了等量关系,你能不能证明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呢? 师生活动: 教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可以利用轴对称的性质,通过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学生独立解答,代表板演展示,最后教师课件出示解题过程,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定义总结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导格式: 教师强调:结论中的“弧”指平分弦所对的劣弧、优弧. 典例精析 例1 如图,OE⊥AB 于 E,若⊙O 的半径为 10 cm,OE = 6 cm,则 AB = cm. 想一想:下列图形是否具备垂径定理的条件?如果不是,请说明为什么? (1) (2) (3) (4) 答案:(1)是(2)不是,因为没有垂直. (3)是 (4)不是,因为 AB,CD 都不是直径. 师生活动:教学时,给几分钟时间先让学生尝试着解决问题,在学生出现思维盲区时,教师给予详细分析,边讲边演示,在思维的激烈碰撞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垂径定理的认识. 思考探索 垂径定理 问题:上述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两个条件都可以推出其他三个结论吗? 探究二 如图,AB 是⊙O 的弦(不是直径),作一条平分 AB 的直径 CD,交 AB 于点 M . (1) 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2) 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师生活动:让学生模仿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表述定理的内容——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教师展示解题过程 归纳总结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师:“不是直径”这个条件能去掉吗?如果不能,请举出反例. 特别说明:圆的两条直径是互相平分的. 拓展: 回顾导入 赵州桥中,弦长 a,弦心距 d,弓形高 h,半径 r 之间有以下关系: 例2 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弧 CD,点 O 是弧 CD 的圆心),其中 CD=600 m,E 为弧 CD 上的一点,且 OE⊥CD,垂足为 F,EF = 90 m.求这段弯路的半径. 师生活动: 学生自主思考总结,然后小组讨论,代表回答问题. 预设: 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已知⊙O 中,弦 AB = 8 cm,圆心到 AB 的距离为 3 cm,则此圆的半径为 cm. 2.(分类讨论题)已知⊙O 的半径为 10 cm,弦 MN ∥EF,且 MN = 12 cm,EF = 16 cm,则弦 MN 和 EF 之间的距离为 cm. 3.(朝阳区期末) 圆管涵是公路路基排水中常用的涵洞结构类型,它不仅力学性能好,且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某水平放置的圆管涵圆柱形排水管道的截面是直径为 1 m 的圆,如图所示,若水面宽 AB = 0.8 m,求水的最大深度. 设计意图:创设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不仅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时数学,感受数学美,了解知识的产生.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这样的复合图形的轴对称性,探索垂径定理.有的学生可能会用折叠的办法得出猜想,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尝试用证明的方法得出结论.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探索方式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交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垂径定理,并能快速、准确地将该定理的语言进行转化.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讨,体会研究图形的多种方法. 设计意图:与前面的过程类似,探索垂径定理的一个逆定理,教学时,应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然后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得出结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再次体会研究图形的多种方法,仿照前而证明垂径定 理的方法,有些学生可能 会证明垂径定理的这一逆 定理,教学时应当鼓励有 能力的学生书写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在问题中使学生体验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对数学模型进行定性研究。 设计意图:木例是重径定理的应用,解题过程中使用了列方程的方法,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思想应该向学生进行渗透. 设计意图:考查对垂径定理的运用. 设计意图:考查对垂径定理逆定理的运用.
板书设计 垂径定理 1.垂径定理 2.垂径定理的推论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垂径定理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定理,由于它涉及的条件结论比较多,学生容易搞混淆,本节课采取了讲练结合、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课前布置所有同学制作一张圆形纸片,课上利用此纸片探索、体验圆是轴对称图形,并进一步利用圆的轴对称性探究垂径定理,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