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2 等比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2 等比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案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等比的性质及其应用
●情景导入 (1)如图①,这两个正六边形边长的比和周长的比各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如图②,这两个正八边形边长的比和周长的比各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3)图①和图②的共同点是什么?正多边形边长的比等于周长的比.
【教学与建议】教学:“动手操作”及“量一量”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发现能力.建议: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悬念激趣 (1)图①中的鱼是将坐标为(0,0),(5,4),(3,0),(5,1),(5,-1),(3,0),(4,-2),(0,0)的点O,A,B,C,D,B,E,O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图②中的鱼与图①中的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线段CD与HL,OA与OF,BE与GM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3)线段CD与HL的比,OA与OF的比,BE与GM的比都是1∶2,这样比值相等的比叫做等比.
(4)你还能找到其他比相等的线段吗?
【教学与建议】教学:利用“变化的鱼”来引导学生找到相等的比,借助图形的直观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命题角度1 利用比例的性质求代数式的值
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考查一般是已知三边求一边,一般以设参法求值.
【例1】(1)已知=,则的值是(D)
A.1 B. C. D.
(2)已知=,则=____.
命题角度2 利用等比性质求周长
在求周长的题目中,一般情况下所给条件是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使用等比性质构建算式求得周长.
【例2】在△ABC与△DEF中,已知===,且△DEF的周长为18 cm,则△ABC的周长为__12__cm.
命题角度3 比例中的双解问题
在具体处理有关比例线段的问题时,要考虑分母之和是否等于0.
【例3】已知===k,那么k=__2或-1__.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等比性质.
2.能够灵活运用等比性质解决问题.
3.能利用比例的变形解决问题.
▲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
等比性质的实际应用.
◆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
配制糖水时,通过确定糖和水的比例来确保配制糖水的浓度.
若含糖a kg的糖水b kg,含糖c kg的糖水d kg,含糖e kg的糖水f kg……它们的浓度相等,把这些糖水混合到一起后,浓度不变.可表示为=.
这样表示的数学根据是什么?
◆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
如图,已知====2,你能求出的值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B+BC+CD+AD是__大长方形的周长__,HE+EF+FG+HG是__小长方形的周长__,比值是__2__.
【探究2】
已知a,b,c,d,e,f六个数.如果==(b+d+f≠0),那么=成立吗?为什么?
课件展示:
设===k,那么a=bk,c=dk,e=fk.则有===k=.
【探究3】
如果==…=(b+d+…+n≠0),那么=吗?
课件展示:
设==…==k,那么a=bk,c=dk,…,m=nk.则有===k=.
归纳:如果==…=(b+d+…+n≠0),那么=.
◆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 (教材P80例2)在△ABC与△DEF中,已知===,且△ABC的周长为18 cm,求△DEF的周长.
【方法指导】等比性质的应用.
解:∵===,
∴==.
∴4(AB+BC+CA)=3(DE+EF+FD),
即DE+EF+FD=(AB+BC+CA).
又∵△ABC的周长为18 cm,
即AB+BC+CA=18 cm.
∴DE+EF+FD=(AB+BC+CA)=×18=24(cm).
即△DEF的周长为24 cm.
例2 已知==3,=成立吗?
【方法指导】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推导.
解:∵==3,
∴a=3b,c=3d,==2,==2.
∴=.
◆活动4 随堂练习
1.已知=,=__4__.
2.(1)已知a∶b∶c=3∶4∶5,则的值是__-__;
(2)已知===2,且b+d+f≠0,则=__2__.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有哪些困惑?
教学说明:从数学的角度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和应用等比性质.
作业:课本P80随堂练习,P81习题4.2中的T1、T2、T3.
本节课通过采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探索发现和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例题、练习和作业设计中,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使问题的研究逐步加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