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教案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情景导入 如图,现用一个交叉卡钳(两条尺长AC和BD相等,OC=OD)量内孔直径AB.若OC∶OA=1∶2,测量得CD=5,那么AB=2×5=10.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教学与建议】教学:用生活中的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建议: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类比导入 问题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哪些,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学习了哪些?
问题2:类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你认为可能还有哪些方法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问题3:前一课时讨论了角的情况,本节课将考虑边的情况,只有两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教学与建议】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类比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建议: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命题角度1 灵活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此类题目考查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掌握情况,考虑的顺序是两角优先,两边及其夹角其次.
【例1】(1)如图,在△ABC中,∠A=78°,AB=4,AC=6.将△ABC沿图示中的虚线剪开,剪下的阴影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不相似的是(C)
(2)在△ABC和△A1B1C1中,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AB=A1B1,AC=A1C1,∠A=∠A1,则△ABC≌△A1B1C1;
②若AB=A1B1,AC=A1C1,∠B=∠B1,则△ABC≌△A1B1C1;
③若∠A=∠A1,∠C=∠C1,则△ABC∽△A1B1C1;
④若AC∶A1C1=CB∶C1B1,∠C=∠C1,则△ABC∽△A1B1C1.
其中真命题有__①③④__.(填序号)
命题角度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与其他知识综合应用
在解决几何问题的综合题时,常常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综合在一起.
【例2】(1)如图,在△ABC中,AB=AC,∠A=36°,BD是角平分线.
求证AD2=AC·CD.
证明:∵∠A=36°,AB=AC,
∴∠ABC=∠C=72°.
又∵BD平分∠ABC,∴∠ABD=∠CBD=36°,
∴∠BDC=∠A+∠ABD=36°+36°=72°,
∴∠ABD=∠A,∠BDC=∠C,∴AD=BD=BC.
∵∠A=∠CBD=36°,∠C=∠C,∴△ABC∽△BDC,
∴=,
∴BC2=AC·CD,即AD2=AC·CD;
(2)如图,在△ABC中,CD是边AB上的高,且=.求∠ACB的大小.
解:∵CD是边AB上的高,∴∠ADC=∠CDB=90°.
又=,∴△ADC∽△CDB,∴∠A=∠BCD.
∵∠A+∠ACD=90°,∴∠BCD+∠ACD=90°,即∠ACB=90°.
命题角度3 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动点问题
在解决动点问题时,常常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对应边成比例来找到动点所满足的条件.
【例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BE=CE,MN=1,线段MN的两端分别在CD,AD上滑动,当DM=__或__时,△ABE与以D,M,N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
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灵活解决相关问题.
▲重点
会运用判定定理2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难点
能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
问题:(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
三角分别相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你有哪些方法?
方法1:通过定义(不常用);
方法2:通过平行线(条件特殊,使用起来有局限性);
方法3: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
1.画△ABC与△A′B′C′,使∠A=∠A′,=,设法比较∠B与∠B′的大小(或∠C与∠C′的大小).△ABC和△A′B′C′相似吗?
2.画△ABC与△A′B′C′,使∠B=∠B′,=,设法比较∠A与∠A′的大小(或∠C与∠C′的大小).△ABC和△A′B′C′相似吗?
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探究2】
如图,如果△ABC与△A′B′C′的两边成比例,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归纳:两边成比例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 (教材P91例2)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C,AB上的点,AE=1.5,AC=2,BC=3.且=,求DE的长.
【方法指导】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及其应用.
解:∵AE=1.5,AC=2,
∴=.
∵=,
∴=.
又∵∠EAD=∠CAB,
∴△ADE∽△ABC(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
∵BC=3,
∴DE=BC=×3=.
例2 如图,已知△ABD∽△ACE.求证:△ABC∽△ADE.
【方法指导】由于△ABD∽△ACE,则∠BAD=∠CAE,所以∠BAC=∠DAE,再进一步证明=,则问题得证.
证明:∵△ABD∽△ACE,
∴∠BAD=∠CAE,=,
∴∠BAC=∠DAE,=.
在△ABC和△ADE中,∵∠BAC=∠DAE,=,
∴△ABC∽△ADE.
◆活动4 随堂练习
1.如图,点D是△ABC的边AC上的一点,根据下列条件,可以得到△ABC∽△BDC的是(C)
A.AB·CD=BD·BC
B.AC·CB=CA·CD
C.BC2=AC·DC
D.BD2=CD·DA
2.如图,零件的外径为a,要求它的厚度x,需求出内孔的直径AB,但不能直接量出AB,现用一个交叉长钳(AC和BD相等)去量,若OA∶OC=OB∶OD=n,且量得CD=b,求厚度x.
解:∵OA∶OC=OB∶OD,∠AOB=∠COD,
∴△AOB∽△COD,
∴==n,则AB=n·CD=bn,
∴x=.
3.课本P92随堂练习.
解:(1)△AEF∽△ABC.理由略;
(2)不相似.理由略.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这节课你的主要收获是什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是什么?
教学说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动手操作、仔细观察的能力.
作业:课本P93习题4.6中的T1、T2、T3.
本节课主要讲解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通过课堂练习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已初步掌握知识,但达到知识灵活应用还需多加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