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

资源简介

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情景导入 在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叫泰勒斯.泰勒斯年轻时是一名商人,到过不少东方国家.一年春天,泰勒斯来到埃及,埃及法老对他说:“听说你什么都知道,那就请你测量一下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吧!”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个大难题,因为是很难爬到塔顶的.你知道泰勒斯是怎样测量金字塔的高度的吗?
学生思考,教师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教学与建议】教学:从情景导入怎样测量物体的高度.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发现.建议: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复习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有哪些,本节课我们学习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测量旗杆(或路灯杆)的高度.
学生回答:(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与建议】教学:回顾复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为本节课奠定基础,同时揭示本节课课题,明确目标.建议: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测高,测距离等.
命题角度1 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求物体的高度
利用在太阳光下,物体、光线影子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例1】(1)如图,阳光从教室的窗户射入室内,窗户框AB在地面上的影长DE=1.8 m,窗户下檐距地面的距离BC=1 m,EC=1.2 m,那么窗户的高AB为(A)
A.1.5 m B.1.6 m
C.1.86 m D.2.16 m
(2)同一时刻,阳光下物体的高与影子的长成比例.正午某一时刻,高2 m的竹竿影长为1.5 m,若一棵树的影长为9 m,则树高为__12__m.
命题角度2 利用影子求物体的高度(影子落在墙上时)
当物体的影子有一部分落在墙上时,一部分物体的高度就是影子在墙上的高度,另一部分可以看做影子完全落在水平面上,即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来求解.
【例2】赵亮同学想利用影长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他在某一时刻在地面上立一根1 m长的标杆,测得影长为1.2 m,此时旗杆的影子一部分落在地面上(BC),另一部分落在某一建筑物的墙上(CD),分别测得其长度为9.6 m和2 m,则学校旗杆的高度是__10__m__.
命题角度3 利用标杆(或三角尺)测量物体的高度
利用标杆或三角尺构造相似三角形.
【例3】(1)如图,利用标杆BE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已知标杆BE高1.2 m,测得AB=1.6 m,BC=12.4 m,A,E,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则建筑物CD的高是(B)
A.9.3 m B.10.5 m C.12.4 m D.14 m
   
(2)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他调整自己的位置,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纸板的两条直角边DE=40 cm,EF=20 cm,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AC=1.5 m,CD=8 m,则树的高度是__5.5__m__.
命题角度4 利用镜子的反射测量物体的高度
利用镜子的反射测量物高,常利用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证明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例4】如图,小明为了测量大楼MN的高度,在离N点30 m的A处放了一个平面镜,小明在A点沿NA方向后退1.5 m到C点,此时从镜子中恰好看到楼顶的M点,已知小明的眼睛(点B)到地面的高度BC是1.6 m,则大楼MN的高度是(A)
A.32 m B. m C.36 m D. m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掌握综合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性质.
2.通过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
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在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誉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操作方法:如图,一名学生直立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处,测出该学生的影长和此时旗杆的影长,结合该学生的身高即可求出旗杆的高度.
   
示意图如图.
说明:AE,BC表示光线,DC表示旗杆,EB表示人影长,AB表示身高,BD表示旗杆影长.
归纳: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
【探究2】利用标杆
操作方法:如图,选一名学生为观测者,在他和旗杆之间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度已知的标杆,观测者前后调整自己的位置,使旗杆顶部、标杆顶部与眼睛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测出此时他的脚与旗杆底部,以及与标杆底部的距离即可求出旗杆的高度.
 
归纳: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标杆测量物体高度时,必须使观测者眼睛、标杆顶端、建筑物顶端在同一条直线上.
【探究3】利用镜子的反射
操作方法:如图,选一名学生作为观测者,在他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固定镜子的位置,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调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能够通过镜子看到旗杆顶端.测出此时他的脚与镜子的距离、旗杆底部与镜子的距离,就能求出旗杆的高度.(注意:入射角=反射角)
归纳:利用镜子的反射测量物体的高度时,利用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角的余角相等产生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物体的高.
◆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 如图,已知高4 m的旗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长6 m,此时测得附近一个建筑物的影子长24 m,求该建筑物的高度.
【方法指导】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解:易得△ABC∽△A′B′C′,
∴=,即=.
解得BC=16.
答:该建筑物的高度是16 m.
例2 九年级(1)班课外活动小组利用标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已知标杆高度CD=3 m,标杆与旗杆的水平距离BD=15 m,人的眼睛与地面的高度EF=1.6 m,人与标杆CD的水平距离DF=2 m,求旗杆AB的高度.
【方法指导】CD∥AB,可得△CGE∽△AHE,有=,求出AH,旗杆AB=AH+HB=AH+EF.
解:由已知CG∥AH,
∴△CGE∽△AHE,
∴=,∴=,
∴AH=11.9,
∴AB=AH+HB=AH+EF=11.9+1.6=13.5(m).
例3 如图是小明设计用手电筒测量某建筑物高度的示意图,点P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线从点A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该建筑物CD的顶端C处,已知AB⊥BD,CD⊥BD,且测得AB=1.2 m,BP=1.8 m,PD=12 m,那么该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
【方法指导】借助物理学知识: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解.
解:由题意,得∠APB=∠CPD.
又∵AB⊥BD,CD⊥BD,
∴∠ABP=∠CDP=90°.
∴△ABP∽△CDP.
∴=.即=,∴CD=8.
答:该建筑物的高度是8.
◆活动4 随堂练习
1.如图是用杠杆撬石头的示意图,C是支点,当用力压杠杆的A端时,杠杆绕C点转动,另一端B向上翘起,石头就被撬动.现有一块石头,要使其滚动,杠杆的B端必须向上翘起10 cm,已知杠杆的动力臂AC与阻力臂BC之比5∶1,要使这块石头滚动,至少要将杠杆的A端向下压__50__cm.
2.如图,一同学在广场边的小水坑里看到一棵树,他目测出自己与树的距离约为20 m,水坑距自己约5 m远,该同学的眼睛距离地面1.7 m,则树高约为多少米?
解:∵∠BAC=∠EAD,∠BCA=∠EDA,
∴△ABC∽△AED,
∴=.
设树高为x m.
则有=,
解得x=5.1.
答:树高约5.1 m.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你这节课的主要收获是什么?学习了几种方法测高?
教学说明: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常用的三种方法:阳光测高、标杆测高、镜子测高.
作业:课本P105习题4.10中的T2、T3、T4.
本节课以活动课的方式学习,先集中讨论、确定测量方案,然后分散实际操作,最后再集中总结交流.全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手段,以能力提高为目的.在探究测量方法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通过合作探究,感悟知识,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