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和面积比●置疑导入 如图,在比例尺为1∶400的地图上,测得一个三角形地块的周长为18 cm,面积为9 cm2,求这个地块的实际周长及面积.问题1 在这个情境中,地图上的三角形地块与实际地块是什么关系?1∶400表示什么含义?问题2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知识?问题3 你能对这个地块的实际周长与面积作出估计吗?问题4 如何说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教学与建议】教学: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亲身经历和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中的过程.建议:小组交流、总结.●类比导入 复习比例线段的性质(基本性质、合比性质、等比性质):(1)如果=,那么=____,=____.(2)如果===,那么=____.(3)在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中,已知====,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32 cm,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__40__cm__.【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复习比例的性质,让学生感受多边形的周长比与相似比的关系.建议: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究相似图形周长之比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悬念激趣 某城区施工队在道路拓宽施工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马路旁边原有一个面积为80 m2、周长为60 m的三角形绿化地,由于马路拓宽,绿化地被削去了一个角,变成了一个梯形.如图,原绿化地一边AB的长由原来的16 m缩短成9 m,则被削去部分的面积有多大?它的周长是多少?【教学与建议】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议: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命题角度1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周长比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例1】(1)若△ABC的周长为20 cm,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则△DEF的周长为(B)A.5 cm B.10 cm C.15 cm D. cm(2)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CD⊥AB于点D,则△BCD与△ABC的周长之比为__1∶2__.命题角度2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面积比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例2】(1)若△ABC∽△A′B′C′,相似比为1∶3,则△ABC与△A′B′C′的面积比为(C)A.1∶3 B.3∶1 C.1∶9 D.9∶1(2)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CB,AD∥BC,且AD=BC,E为AD上一点,AC与BE交于点F.若AE∶DE=2∶1,则=____.命题角度3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对应线段的比逆用相似图形的周长比或面积比求对应线段的比.【例3】(1)已知△ABC∽△DEF,且周长之比为1∶9,则△ABC与△DEF对应边上的高之比为(B)A.1∶3 B.1∶9 C.1∶18 D.1∶81(2)如图,平行于BC的直线DE把△ABC分成S△ADE∶S四边形DBCE=1∶2的两部分,则=____.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及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2.相似三角形的灵活运用.▲重点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难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运用.◆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问题1:己经学过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问题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有什么关系?◆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1】(1)请大家在图中的6×6方格(方格的边长均为单位1)上,画出一个与△ABC相似,且相似比不是1的格点三角形A′B′C′.(2)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图中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周长比及面积比;归纳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分别与相似比有什么关系.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__相似比__,面积比等于__相似比的平方__.(3)想一想:①如果△ABC∽△A′B′C′,相似比为2,那么△ABC与△A′B′C′的周长比是多少?面积比呢?②如果△ABC∽△A′B′C′,且相似比为k,那么你能求△ABC与△A′B′C′的周长比和面积比吗?解:①△ABC与△A′B′C′的周长比是2∶1,面积比是4∶1;②△ABC与△A′B′C′的周长比是k∶1,面积比是k2∶1.【探究2】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其相似比为k,试回答下面问题:(1)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的周长比是__k∶1__.(2)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的面积比是__k2∶1__.归纳: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__相似比__,面积比等于__相似比的平方__.◆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 (教材P110例2)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ABC与△DEF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已知BC=2,求△ABC平移的距离.【方法指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的应用.解:根据题意,可知EG∥AB,∴∠GEC=∠B,∠EGC=∠A,∴△GEC∽△ABC(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EC2=2.∴EC=,∴BE=BC-EC=2-,即△ABC平移的距离为2-.例2 (1)已知==,且3x+4z-2y=40,求x,y,z的值;(2)已知两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为3∶10,且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差为560 cm,求它们的周长.【方法指导】(1)用同一个字母k表示出x,y,z,再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求得k的值,从而进行求解;(2)根据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对应高的比,求得周长比,再根据周长之差进行求解.解:(1)设===k,那么x=2k,y=3k,z=5k,由于3x+4z-2y=40,∴6k+20k-6k=40,∴k=2,∴x=4,y=6,z=10;(2)设一个三角形周长为C cm,则另一个三角形周长为(C+560)cm,则=,∴C=240,则C+560=800,即它们的周长分别为240 cm,800 cm.◆活动4 随堂练习1.在△ABC和△DEF中,AB=2DE,AC=2DF,∠A=∠D,如果△ABC的周长是16,面积是12,那么△DEF的周长、面积依次为(A)A.8,3 B.8,6 C.4,3 D.4,62.把一个三角形改做成和它相似的三角形,如果面积缩小到原来的,那么边长应缩小到原来的____.3.如图,在△ABC中,BC>AC,点D在BC上,且DC=AC,∠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点F,点E是AB的中点,连接EF.若四边形BDFE的面积为6,求△ABD的面积.解:∵CF平分∠ACB,DC=AC,∴CF是△ACD的中线,即F是AD的中点.∵点E是AB的中点,∴EF∥BD,且=,∴∠B=∠AEF,∠ADB=∠AFE,∴△AEF∽△ABD.∴==.∵S△AEF=S△ABD-S四边形BDFE=S△ABD-6,∴=.∴SABD=8,即△ABD的面积为8.◆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这节课的主要收获是什么?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和面积比与它们的相似比有什么关系?教学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理解为什么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作业:课本P110习题4.12中的T1、T4、T5、T6.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在猜想、证明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时,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易于学生理解.通过思考、探究、讨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