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的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讲授法讨论法教师准备: PPT 课件学生准备:练习纸引入新课出示导入课件:5+5+5=15 12+12+12+12+12=60师: 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快速的算出这两个加法的结果吗 [小组讨论]师 :我们学习了乘、除法计算,还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什么叫乘法 什么叫除法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前检测1.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3.组内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 探索新知探究点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理解乘法的意义。出示例2(1)。(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师:你能自己解答吗 试着列出不同的算式。[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名回答] 生:用加法算:3+3+3+3+3=12用乘法算:3×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总结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 × 4 = 12: :因数 因数 积[板书]2.理解除法的意义。师: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成除法应用题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2(2)和(3):(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师:想一想,与第(1)题相比,第(2)、 (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计算 生:12÷3=4(瓶) 12÷4=3(枝)师:为什么用除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除法 [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总结什么是除法]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3 X因数 因数1212积被除数÷ 3 二 4÷ 4除数 商[ 板 书 ]3.乘、除法的关系。(1)比较、交流。师: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三道算式中数的位置间的关系,思考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生: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2)归纳,整理。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3)小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练 小试牛刀[教材 P 练习二第2题]探究点2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师:结合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实例自主探究,写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学生讨论交流并进行抢答]师:举例验证你所写的关系是否正确 小结: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①可以整除的除法中: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②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练 小试牛刀[教材 P 做 一 做]探究点3 有关0的运算师:观察26+0=26,26 — 0=26。生: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师: 观察26 — 26=0,26÷26=1。生: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师 :观察26×0=0,0×26=0。生: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师:观察O÷26=0 。 注意:0不能作除数。生:0除以一个非0的数,仍得0。四 当堂检测1.算式15+15+15+15,求4个15相加的和,可以用( 乘 )法计算,列式是( 15×4 )。2.已知两个( 因数的积 )与其中一个( 因数 ),求另一个( 因数 )的运算叫做除法。已知的(积)叫做( 被除数 ),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 ),所求的因数叫做(商)。3.根据36、25、900这三个数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乘法算式: 25×36=900 。除法算式: ( 900÷25=36 900÷36=25五 课堂总结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3.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4.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另一 个因数叫做商。5.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6.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7.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可以整除的除法中: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 余数)÷商。六 课后作业1.请完成教材P 练习二第1、3题。2.请完成预习单第1单元第3课时。回过头看,这节课的总体效果还不错,但是细节方面的处理还不够,尤其是对学生的习惯没 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习惯的要求总是伴随着相应的学习过程产生, 在学生讨论交流、尝试列式计算时,都应该提出相应的习惯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弱点,提前规范要求,尽量避免因不良习惯而带来的学习麻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