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14课 我的播放器欢迎大家来到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三册第二单元说课人:×××01教材分析学情分析02目 录03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0405教学方法教学过程06第一章 教材分析01单元教材分析广东教育出版社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三册第二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运用APP Inventor编程平台进行趣味编程。首先,从欣赏APP Inventor程序开始,了解功能,认识设计组件和逻辑组件,会新建项目编写程序,会模拟测试程序;接着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编写、体验程序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最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完整的程序创作。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可视化成果01课题分析《我的播放器——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的使用》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三册第二单元第14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软件知识,了解了APP Inventor功能,认识组件设计和编辑设计,会用APP Inventor新建项目并编写程序,能够顺利的模拟测试效果,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章 学情分析02说学情Screen 1属性的设置界面布局的设计组件的添加组件属性的设置逻辑设计初步掌握利用APP Inventor编写程序的一般步骤原有基础01通过前面3课的学习,学生对APP Inventor编写程序的基本操作已经很熟练,本节课开始学习新的组件,学生的接受度高。其次,通过任务驱动,激起学生的探究欲,这些都有利于本节课的开展。有利因素02学生根据需求独自设计代码块对作品进行更复杂程度的设计,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学生差异性存在的问题03喜欢接触新事物好表现对信息技术有较高的热情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乐于创作、表达想法、交流收获心理特征04第三章 学习目标03说学习目标(1)会添加“音频播放器”组件。(2)会添加“滑动条”组件。(3)会使用“音频播放器”播放和暂停音频。(4)会使用“滑动条”控制音频音量大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尝试、独立思考、互动交流等学习方式,在主题创作中掌握利用“音频播放器”组件编写播放和暂停音频的代码块,利用“滑动条”组件编写音量大小的代码块。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我的播放器”等创作活动,感受学习APP Inventor 编写程序的乐趣。(2)在操作体验和互动交流过程中,树立干预积极探究、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和合作学习的意识。第四章 教学重难点04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组件的使用。难点“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代码块的组合应用。突破方法采用“做中学”的教学设计理念,用范例教学法和基于问题解决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学生学习。使用不同梯度的任务,螺旋上升,让学生掌握“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组件的使用。突破方法范例赏析和教师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代码块的组合应用和逻辑设计,其次提供微课资源,采用小组互助互学、请教教师等方式进行学习,以此突破教学难点。第五章 教学方法05说教学方法第一梯度任务是为“我的播放器”设计界面布局;第二梯度任务为逻辑设计,实现程序效果。第三梯度任务为个性化创作,设计和完善“我的播放器”应用程序。“做中学”范例教学法基于问题解决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范例赏析——组件设计——逻辑设计——互动内化——个性创作——展示小结。(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师生互动)第六章 教学过程06说教学过程范例赏析培养学生的课前准备习惯。通过互动体验,问题启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出课题。01组件设计模仿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自学解决本课的基础知识:添加“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组件。教师根据学生的自 学情况以学定 教,对“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组件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与小结,帮助学生强化学 习要点。02互动内化通过小组学习、师生互动,集众智慧,内化知识。04逻辑设计以学定教,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的互学提供参考。03个性创作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需求,放手实践,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05展示小结通过作品评价,检查学习效果,并帮助学生树立知识,归纳要点,渗透程序设计的思路。06作业设计优化并创新作品,通过视频介绍的方式,上传到家校本中,老师将在钉群中评选优秀作业展示。0706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14课 《我的播放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大家好,我是信息技术学科说课者×××,今天我要进行的说课课题是《我的播放器》。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分析说单元教材分析本课题来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三册第二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运用APP Inventor编程平台进行趣味编程。首先,从欣赏APP Inventor程序开始,了解功能,认识设计组件和逻辑组件,会新建项目编写程序,会模拟测试程序;接着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编写、体验程序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最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完整的程序创作,展示自己的程序设计水平。本单元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丰富多彩的课余学习生活为主题,选择富有地方特色和使用价值的内容开展程序设计学习活动,把枯燥乏味的程序设计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一课都有对应的可视化成果,程序设计能得到及时反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作成就感。11-13课14-16课17-20课21课说课题分析《我的播放器——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的使用》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三册第二单元第14课。在11-13课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APP Inventor功能,初步掌握利用App Inventor编写程序的一般步骤,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课以制作“我的播放器”为活动主线,主要内容是“音频播放器”“滑动条”组件的添加以及代码块的编写,“音频播放器”是非可视组件,本课的学习将为后续的设计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学情分析原有基础经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道APP Inventor软件Screen 1属性的设置,界面布局的设计以及组件的添加,组件属性的设计,知道逻辑设计,初步掌握利用APP Inventor编写程序的一般步骤。有利因素通过前面3课的学习,学生对APP Inventor编写程序的基本操作已经很熟练,本节课开始学习新的组件,学生的接受度高。其次,通过任务驱动,激起学生的探究欲,这些都有利于本节课的开展。存在问题开展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根据需求独自设计代码块;对作品进行更复杂程度的设计,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学生差异性较大。心理特征这个学年段的学生喜欢接触新奇事物,好表现,对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乐于创作、表达想法、交流收获。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添加“音频播放器”组件。(2)会添加“滑动条”组件。(3)会使用“音频播放器”播放和暂停音频。(4)会使用“滑动条”控制音频音量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尝试、独立思考、互动交流等学习方式,在主题创作中掌握利用“音频播放器”组件编写播放和暂停音频的代码块,利用“滑动条”组件编写音量大小的代码块。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我的播放器”等创作活动,感受学习APP Inventor 编写程序的乐趣。(2)在操作体验和互动交流过程中,树立敢于积极探究、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组件的使用。突破方法:采用“做中学”的教学设计理念,用范例教学法和基于问题解决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学生学习。使用不同梯度的任务,螺旋上升,让学生掌握“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组件的使用。教学难点“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代码块的组合应用。突破方法:范例赏析和教师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代码块的组合应用和逻辑设计,其次提供微课资源,采用小组互助互学、请教教师等方式进行学习,以此突破教学难点。五、说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做中学”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教学过程以“我的播放器”为创作主线,采用范例教学法和基于问题解决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设计了三个梯度的创作任务。第一梯度任务是为“我的播放器”设计界面布局;第二梯度任务为逻辑设计,实现程序效果。第三梯度任务为个性化创作,设计和完善“我的播放器”应用程序。为此,本课设计了五个环节教学流程:创设情境,范例赏析——知识迁移,组件设计——自主探究,逻辑设计——合作探究,互动内化——个性创作,展示小结。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师生互动完成本课任务。六、说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范例赏析。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收听展现广州风情文化的粤语歌《古粤秀色》,同时展现“我的播放器”APP。在这里,通过师生间一起收听歌曲的互动体验,活跃学生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需要实现的功能,梳理归纳创作待解决的问题。①如何实现播放音频的功能?②如何实现暂停音频的功能?③如何实现控制音量大小的功能?引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组件:音频播放器、滑动条。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知识迁移,组件设计。在前面的学习中,学习已经掌握了组件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本环节注重启发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的运用。教师先介绍新组件(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接着布置任务一:组件设计【为“我的播放器”设计界面布局,添加组件,并设置组件的属性。(课本P87-91页)】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探究(1)如何添加“音频播放器”组件,并上传音频?(2)如何添加“滑动条”组件?最后,教师通过展示个别学生作品,解答学生常见的疑难问题:(1)音频播放器属于非可视组件,拖动到工作面板后,会在底端显示图标。引出同样是非可视组件的文本语音转换器等(2)滑动条的宽度属性。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三个教学环节是自主探究,逻辑设计。本课的难点是“音频播放器”和“滑动条”代码块的组合应用。因此,在环节中,教师先播放逻辑设计视频,让参与自主学习,接着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分析“音频播放器”的代码块功能,初步理解本课难点内容。紧接着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实现播放和暂停音频的程序效果。教师通过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进行疑难解答,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课前进行到这里,大部分学生成功完成了程序的组件设计和逻辑设计,并开始进行连接测试。此时,成功完成的同学已是兴致勃勃,充满成就感!而有有一小部分连接测试失败的同学,心情十分焦虑。于是教师开展第四个环节,即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邀请学生进行反馈,针对错误的案例进一步作小结。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师生互动,集众智慧,内化知识。第五个环节是个性创作:布置任务三【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接触过的播放器App,例子酷狗音乐、QQ音乐等等,优化“我的播放器”应用程序。提示:相关资源,可从“综合创作”文件夹中获取。】同时展示一些典型范例程序作品,启迪学生思考,然后优化作品并保存。主要是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需求,放手实践,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第六个环节是展示小结:教师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利用信息化平台,课后跟踪评价。师生通过作品评价,检查学习效果,并帮助学生树立知识,归纳要点,渗透程序设计的思路。最后一个是作业设计:优化并创新作品,通过视频介绍的方式,上传到家校本中,老师将在钉群中评选优秀作业展示。通过优秀作业展示的形式,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编程的兴趣。六、说板书设计采用表格的形式板书,可以清晰的区分功能区、组件设计、逻辑设计三个板块一一对应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思维的表达。将课题内容的重难点都呈现出来,可以较好的辅助课堂教学和总结。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课 《我的播放器》说课PPT.pptx 《我的播放器》说课稿.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