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9.1 函数19.1.2 函数的图象第2课时 函数的表示方法教学内容 第2课时 函数的表示方法 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通过运用函数的表达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感悟数学眼光在观察生活变化中的优越性.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通过学习函数的表达方法,建立独立的数学思维,发展运算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能够探究实际生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现实世界:通过学习函数的表达方法,学生学会有意识的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中事物发展的性质、关系和规律.感悟数据的价值.知识目标 1.掌握函数图象的基本作图步骤. 2.知道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掌握它们的优缺点. 3.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掌握函数图象的基本作图步骤. 2.知道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掌握它们的优缺点.教学难点 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 二、探究新知 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动手操作 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填表: 显示的数 y 是输入的数 x 的函数吗?为什么 如果是,写出它的解析式. 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每步操作,再选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和性质 知识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问题 汽车以 6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为 s km,行驶时间为 t h. (1) 请你写出 s 与 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吗? (2) 当 t 的值为 1,2,3,4,5 时,请列表表示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 能画出函数图象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共同回答题 (1)、(2),再独立完成绘图,选一名学生板书,教师规范作图方法. 顺势完成总结:函数有三种表达方式. 答案: (1) s = 60t (解析式法) (2) (列表法) (3) (图象法) 追问1 这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完成总结. 追问2 请从全面性、直观性、准确性及形象性四个方面来总结归纳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填写下表: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在草稿纸上写下答案,教师巡视,选三名学生回答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是否正确. 例1 一水库的水位在最近 5 h 内持续上涨,下表记录了这 5 h 内 6 个时间点的水位高度,其中 t 表示时间,y 表示水位高度.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数据对应的点,这些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由此你发现水位变化有什么规律? (2)水位高度 y 是否为时间 t 的函数?如果是,试写出一个符合表中数据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这个函数能表示水位的变化规律吗? (3) 据估计这种上涨规律还会持续 2 h,预测再过 2 h 水位高度将达到多少 m.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制作函数图象,教师巡视,再共同回答问题. 解: (1)可以看出,这 6 个点 ,且每小时水位 . 由此猜想,在这个时间段中水位可能是以同一速度均匀上升的. (2)由于水位在最近 5 小时内持续上涨,对于时间 t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水位高度 y 都有 的值与其对应,所以,y t 的函数. 函数解析式为: .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它表示在这 小时内,水位匀速上升的速度为 ,这个函数可以近似地表示水位的变化规律. (3) 如果水位的变化规律不变,按上述函数预测,再持续 2 小时,水位的高度: . 此时函数图象 (线段AB) 向 延伸到对应的位置,这时水位高度约为 m. 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1.向最大容量为 60 升的热水器内注水,每分钟注水 10 升,注水 2 分钟后停止注水 1 分钟,然后继续注水,直至注满.则能反映注水量与注水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 2.某工厂投入生产一种机器,每台成本 y(万元/台)与生产数量 x(台)之间是函数关系,函数 y 与自变量 x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则 y 与 x 之间的解析式是( ) A. y = 80 - 2x B. y = 40 + 2x C. y = 65 - D. y = 60 - 3. 用解析式法与图象法表示等边三角形的周长 l 关于边长 a 的函数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活动设计,让学生再动手操作时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回顾函数解析式的概念等知识点,为后面学习函数的表达做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作图,回顾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和列表表示s 与 t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加深新旧知识之间的练习,为后面绘制函数图像最准备.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通过列表展示,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掌握三种表达方式的优缺点,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列表展示关键词,让学生在判断中,更精确地学习掌握三种表达方式的性质特点,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通过文字和列表,观察发现里面的函数变化、求函数解析式以及画函数图像的能力;通过填空的方式解答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这类题型的解答方法.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根据文字信息描绘函数图象的能力.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的根据列表中的点求解析式的能力.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用列表法求解析式的能力.板书设计 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有三种表达方式:解析式法、列表法、图象法.课后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难点在于针对不同的问题如何选择这三种方法进行表示.针对这个问题,可通过引导学生对例子比较来解决.这样学生通过对不同例子的比较就能很好的区分这三种方法的特点,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这节课的另一个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分段函数,通过两个例子的介绍,能理解分段函数并按要求进行求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