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奇偶性——例2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5页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因数和倍数以及2、3、5倍数的特征,学习了质数和合数后安排的一个解决问题。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加法中“和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并在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推理意识。2.学习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以及 2、3、5倍数的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五年级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交流的能力,对举例验证的方法也不陌生,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范围内的交流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这就为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提供了可能。但少部分学生思维的程度不深,思维的面不广,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有些困难,间接推理的能力较弱,对于认识“和的奇偶性的必然性”就存在一定的困难。3.核心素养目标通过探究,知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能借助几何直观,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探究能力,发展推理意识;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研究的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4.学习重点难点在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过程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旧知。教师活动1 课件出示题目。 师: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学生活动1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答案。活动意图说明:复习奇数和偶数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环节二:探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师活动2 1.课件出示教材P15例2。 2.引导学生读题,明确探究任务。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在学生汇报后,教师介绍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用算式表达出来: 3.提出探究要求。 师: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探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可以用举例的方法得出结论,也可以用小正方形拼一拼、想一想,为什么是这个结论。 4.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方法。 方法一:举例。 5+8=13 7+8=15 …… 奇数+偶数=奇数 5+7=12 7+9=16 …… 奇数+奇数=偶数 8+12=20 12+24=36 …… 偶数+偶数=偶数 方法二:摆小正方形。 奇数+偶数: 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 奇数加奇数的和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 偶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偶数+偶数=偶数。 师:根据刚才的探究过程你能总结你发现的规律吗? 5.引导学生回顾、反思。 师:得出的结论正确吗?可以再找一些大数试一试。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觉得哪种方法好?学生活动2 1.学生读题,明确任务是探究“奇数、偶数的和”的问题。 2.学生自主探究。 3.学生汇报交流。 4.学生回答: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5.学生举例验证结论正确。 6.学生尝试其他验证方法,然后汇报交流。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运用举例、图示等方法探究规律,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探究经验。环节三:当堂检测。1.基础性作业。 (1)判断下面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10789+2006 11873+2579 45218+15731 40268+7124 53740+2774 23345+6541 (2)完成教材P16练习四第4题。 (3)完成教材P17练习四第5题。 2.发展性作业。 (1)102+104+106+…+198+200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1×2×3×4×5×…×21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活动意图说明:巩固运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环节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环节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6.板书设计奇偶性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