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解比例——例2、例3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解比例,例2通过创设情境——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的高度,引导学生根据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比例,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列出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的等式,再解方程,求出未知项。例3把比例形式改为分数形式,进一步巩固、深化解比例的技能。教材注意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空间,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2.学习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简易方程、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简易方程,会把比例式写成乘积式。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水平以经验型为主,理论型思维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在探究新知时须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3.核心素养目标(1)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 (2)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探究解比例的多种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发展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4.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明确解比例的依据,能正确地解比例。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1.课件出示: (1)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3)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 14∶21=2∶( ) 1.25∶( )=2.5∶4 2.教师介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那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学生活动1 回顾相应知识点,完成练习,汇报结果。 明确什么是解比例。活动意图说明:回顾比例的基本性质,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解比例。环节二:探究列比例解决问题。教师活动2 课件出示教材P40例2,组织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4.小结归纳。 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说一说解比例的步骤。 学生活动2 1.读题,获取信息。 2.尝试解答,组内交流讨论,汇报解题思路: 模型总长∶实际总长=1∶10 解:设这个模型总长约为x m。 x∶57=1∶10 10x=57×1 x=5.7 3.回顾解题过程,共同总结: (1)先写“解”字。 (2)将比例改写成等式时,一般要把含有x的式子写在等号的左边。 (3)解方程。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真实情境——求火箭模型的高度,引导学生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列比例,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环节三:探究分数形式的解比例。教师活动3 课件出示教材P40例3。 师:这个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分别是什么? 组织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组织学生汇报,教师对过程进行规范要求。 4.共同总结: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按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学生活动3 1.读题,找出比例的外项:2.4和x,内项:1.5和6。 2.尝试解答,交流订正: = 解: 2.4x=1.5×6 x= x=3.75活动意图说明:在例2初步学习解比例的方法后,自主尝试解决分数形式的解比例,进一步巩固、深化解比例的技能。环节四:当堂检测。1.基础性作业。 完成教材P40做一做。 2.发展性作业。 (1)按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①12和5的比等于4和x的比。 ②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分别是3和7.5,两个内项分别是x和5。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五: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环节六: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6.板书设计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