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4.7 比例尺(2)(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4.7 比例尺(2)(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比例尺(2)——例2、例3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比例尺的应用,例2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列方程求实际距离,例3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并根据方向和位置的知识绘制平面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比例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以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面学习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初步认识了比例尺,这节课主要学习比例尺的转化和有关计算,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阅教材的能力,本节课学生学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
3.核心素养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在示意图上寻找比例尺的信息,掌握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方法,能根据比例尺绘制简易的位置平面图。 (2)经历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方法,能根据比例尺绘制简易的位置平面图。 (2)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课件出示: 1.什么叫比例尺? 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含义。 (1)比例尺1∶1000000。 (2)比例尺50∶1。 (3)比例尺 。 师:独立完成,然后举手回答。学生活动1 独立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活动意图说明:复习比例尺的含义,为学习新知作准备。环节二: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教师活动2 1.课件出示教材P52例2以及自学提示: 2.组织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指名汇报,集体评议。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强调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单位的统一。 学生活动2 1.根据自学提示阅读例2,思考相关问题。 2.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然后派代表汇报解题思路: 方法一:根据=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二:根据=比例尺,可以知道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活动意图说明:利用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经历探究过程,然后教师对易错点进行强调,最终掌握求实际距离的方法。环节三:求图上距离,并绘制简单的位置平面图。教师活动3 课件出示教材P53例3,组织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提问:要画出平面图,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三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 4.组织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汇报,集体订正。学生活动3 1.读题,获取信息。 2.要画出平面图,就要先写出线段比例尺,求出他们三家的图上距离,然后根据方向确定他们三家的位置。 3.交流讨论,明确根据=比例尺,可以得到“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独立完成,汇报解题思路: 根据数值比例尺,填出线段比例尺: 。 求图上距离。 200m=20000cm,400m=40000cm, 250m=25000cm。 画图。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自己审题,理解题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学会求图上距离。环节四:当堂检测。1.基础性作业。 填表。 2.发展性作业。 (1)完成教材P52下面做一做。 (2)完成教材P55练习十第5、7题。 (3)完成教材P53做一做。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方法。环节五: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环节六: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6.板书设计
比例尺(3)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