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比和比例(2)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数与代数中的比和比例的第二节课,主要复习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的概念以及比例的应用。在回顾、整理、巩固、应用的过程中应使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2.学习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复习,学生已经对比与比例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有一定知识储备,同时也有一定整理能力,本课在整理与回顾时尽量放手,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体会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密切联系。3.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熟练掌握比例的实际应用。 (2)经历归纳、总结、概括的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在复习活动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4.学习重点难点(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知识梳理。教师活动1 1.回顾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 提问:(1)怎么判断相关联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或成反比例关系? (2)正比例、反比例有什么异同点? 组织学生自主回顾,小组交流,指名回答,集体评议总结。 回顾比例的应用相关知识。 什么是比例尺? 课件出示: 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提问: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1 1.回顾交流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知识: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反比例的异同点: (1)回顾交流比例尺的意义: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 (2)按要求画图,观察放大后的图形,回顾交流图形放大或缩小的特点: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形状不变,大小变了。 活动意图说明:首先通过回顾正比例反比例,并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异同点,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然后回顾比例的应用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环节二: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84练习十七第2题。 2.图中是小优和小翼两人进行100米赛跑的情况。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优跑的路程和时间成( )比例关系。 (2)小翼每秒跑( )米;当小优到达终点时,小翼跑了( )米。 3.用一辆汽车运送一批货物,请完成下表。 运的货物质量一定,汽车载重的吨数和运的次数成什么比例? 如果用载重为30吨的大货车运这批货物,几次可以运完? 4.电动汽车作为新型的环保交通工具,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小丽的爸爸买了某品牌的电动汽车带全家外出旅行,途中小丽记录了汽车仪表盘上显示的相关数据,整理结果如下表: 观察上表,汽车的行驶路程与耗电量成( )比例关系。 (2)汽车电池充满后有45千瓦时,行驶280km,够吗?(用比例解答。) 5.完成教材P84练习十七第5题。 6.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cm。在另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c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环节三: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环节四: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6.板书设计比和比例(2)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