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6.3.1 统计(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6.3.1 统计(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统计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统计与概率的第一节课,主要复习统计的相关知识,教材首先概括的介绍统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整理学过的统计知识,引导回顾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最后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和掌握各统计图的特征,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发现更深层次的信息。
2.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操作能力,但是由于在生活中缺少对事物的统计活动,所以对于实际应用和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3.核心素养目标
(1)在自主梳理中体会统计表、统计图的特点以及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能利用统计表、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2)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发展整理知识、建构联系的能力,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4.学习重点难点
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绘制;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征及适用范围。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知识梳理。教师活动1 1.整体回顾。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的知识?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相互补充。 2.回顾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组织学生交流: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设计调查表。 组织学生设计一张调查表,了解六年级学生的个人情况。 展示学生作品。 课件出示教材P95下面的表格,组织学生与自己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对比,补充完善。 根据统计图表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P96第4题。 (2)组织学生观察统计图和统计表,交流思考问题。 复习平均数。 课件出示教材P96第5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前两个问题,相互交流。 学生活动1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共同总结: 2.回顾讨论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及使用情况,汇报总结: 从条形统计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便于直观了解部分量和总量间的关系。 3.小组交流讨论,设计制作六年级学生的个人情况调查表,并展示汇报。 观察统计图和统计表,自由发言,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信息。 5.观察统计表获取信息,解答问题,汇报交流:(1)大部分同学的身高是1.52m,大部分同学的体重是39kg。 (2)平均身高: (1.40+1.43×3+1.46×5+1.49×10+1.52×12+1.55×6+1.58×3)÷40≈1.50(m) 平均体重: (30×2+33×4+36×5+39×12+42×10+45×4+48×3)÷40=39.6(kg)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回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它们的适用情况,然后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和掌握各统计图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二:巩固练习。完成教材P97练习二十一第1题。 选择。 (1)下面是甲、乙两个班男、女生人数分布统计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班的人数一样多 B.乙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40% C.甲班的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D.甲班的女生人数一定比乙班的女生多 (2)下面( )情况,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A.某学校各学科教师人数情况 B.各种消费支出情况与家庭总收入的关系 C.某地 2016年每月平均气温增减变化情况 (3)优优数学和英语的平均分是92分,其中英语90分,数学( )分。 A.90 B.94 C.92 (4)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其中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1,第三个数是( )。 A. 11 B.13 C.14 (5)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63cm,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60cm。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东一定比小刚高 B.小刚有可能小东高 C.小刚所在小组有的同学身高不会到160cm 完成教材P97练习二十一第2~5题。 4. (1)这是一个( )与( )的关系图。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 )分钟,行驶了( )km;在乙地停留了( )分钟。 (3)汽车从乙地返回的速度与去时的速度之比是(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在应用中感受统计知识的价值。环节三: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环节四: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6.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