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6.4.2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6.4.2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图形与几何的第二节课,主要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材首先让学生结合举例理解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然后梳理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使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系统地感悟了几何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既使各平面图形之间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帮助学生掌握整理、构建的方法。
2.学习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整理的能力。教学中,应给学生自主整理的空间,先让学生回忆所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接着,小组交流这些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最后,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汇报交流。
3.核心素养目标
(1)系统整理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意义,沟通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经历梳理、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度量意识和空间观念。 (3)综合运用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计算解决问题,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4.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公式的推导,掌握公式的具体应用。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知识梳理。教师活动1 1.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1)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2)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提问:计量周长一般采用什么单位?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1)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P86结构图的内容。 (2)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说一说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活动1 1.交流回顾,共同梳理: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作这个图形的面积。 2.交流汇报,共同总结: 常见的周长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交流汇报公式推导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梳理回顾各图形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感悟它们之间的联系,减少记忆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体会转化的思想。环节二:巩固练习。1.填空。 (1)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9.42cm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 cm,画出的圆的面积是( )cm 。 (2)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的长度分别是6cm、4cm,其中一条底边上的高是5cm,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 。 (3)一个挂钟的分针长15cm,经过1小时,分针的尖端“走过”了( )cm 。挂钟的时针长10cm,经过一昼夜,时针“扫过”的面积是( )cm 。 (4)如图,有一个直径为4cm的半圆。这个半圆的周长 是( )cm ,在这个半圆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 三角形的面积是( )cm 。 (5)在一个边长是9cm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cm2。 (6)如图,AB∶CD =3∶5,涂色部分面积比空白部分 面积小48平方厘米,梯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完成教材P86做一做第4题。 3.完成教材P87练习十八第2、4题。 4.下面每个方格表示1cm ,试着估算方格图中曲线所围部分的面积。 5.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6题。 6.李伯伯用100米长的竹篱笆在一块靠墙的空地上围了一个花圃(如图),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活动意图说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环节三: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环节四: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6.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