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最小公倍数(2)——例3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了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通过创设用整块的长方形地砖铺一个正方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求正方形的边长及其最小值,让学生经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习者分析学生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了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核心素养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4.学习重点难点(1)能运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求公倍数或最小公倍数的问题。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回顾旧知。教师活动1 课件出示: 师:前面学习的关于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大家都掌握得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活动1 学生独立完成,举手发言。 活动意图说明:回顾旧知,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环节二:探究新知。教师活动2 1.课件出示教材P70例3。 2.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组织学生分析、解答问题。 (1)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们试着画一画,然后小组内交流。 (2)组织学生展示、汇报。 (3)提问:通过画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4)提问:现在你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4.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 (1)上面的解答是否正确呢?在边长6dm的正方形上画一画,看看找得对不对。 (2)教师小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的问题转化成求公倍数的问题。学生活动2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内画图分析,互相交流。 3.学生展示,并汇报。 4.学生观察,并回答: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5.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汇报:只要找出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就能知道所铺的正方形的边长。 2和3的公倍数:6,12,18,… 可以铺出边长是6dm、12dm、18dm、… 的正方形,正方形边长最小是6dm。 6.学生画图验证。活动意图说明:创设铺地砖的问题情境,由实际生活导出概念,揭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经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三:当堂检测。1.基础性作业。 (1)完成教材P70“做一做”。 (2)完成教材P71练习十七第6题。 2.发展性作业。 (1)完成教材P72练习十七第10题。 (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15cm和9cm,至少多少个这样的长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3.拓展性作业。 (1)把一堆萝卜平均分给兔子吃,无论分给12只兔子,还是分给15只兔子都差2个,这堆萝卜至少有多少个? (2)有一包糖果,如果每2颗一堆,正好分完;如果每3颗一堆,也正好分完;如果每5颗一堆,还能正好分完。这包糖果至少有多少颗?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环节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环节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6.板书设计最小公倍数(2) 2和3的公倍数:6,12,18,… 答: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6dm、12dm、18dm、…,最小是6d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