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通分——例4、例5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通分,是学习分数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是在学生原有认识分数意义、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约分、最小公倍数等内容上进行的学习。本节课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比观察,注意引导学生巩固最小公倍数知识,运用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通分,培养学生比较推理、抽象概括和综合运用能力。2.学习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比较分子是1以及分母相同的分数,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度不大,重点让学生阐述判断大小的理由并及时归纳总结。至于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一部分同学其实已经知道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成果引入通分,顺理成章地让学生转入本节课的重点学习中。3.核心素养目标(1)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分数比大小的数学活动,经历观察、分析、交流、归纳的过程,发展推理意识; (3)体会分数比较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4.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比较分数的大小; (2)理解通分的意义和作用。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旧知回顾。教师活动1 课件出示: 学生活动1 学生独立完成,举手发言。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复习、回忆、再现已有的相关知识,为学习例4作好准备。环节二: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师活动2 1.课件出示教材P73例4。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比较什么? (3)提出小组合作要求:分小组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然后派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思路。 2.课件出示: 请你们再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提问:上、下两组分数中相比较的两 个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3)讨论一下: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呢? 3.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73“做一做”。学生活动2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汇报:就是比较和的大小。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派代表汇报思路: 思路一:如果把地球表面积平均分成10份,陆地只占3份,海洋占了7份,所以<。 思路二:是3个,是7个,所以<。 4.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发言。 5.学生观察,发现:上面一组分数分母都相同;下面一组分数分子都相同。 6.学生小组内讨论,发现: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反而大。 7.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发言。活动意图说明:在让学生比较了一些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总结出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环节三: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师活动3 1.课件出示教材P74例5。 2.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提问: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呢? 4.提出自主学习要求: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思路。 5.组织学生汇报。 6.教师介绍:像这样,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作通分。 7.提问:观察这两种方法,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8.教师小结:为了简便,通常选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学生活动3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组内讨论,明确: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3.学生独立完成。 4.学生汇报思路: 思路一:我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0作公分母。 因为>,所以>。 思路二:我用两个分母的公倍数40作公分母。 因为>,所以>。 5.学生观察,比较。 活动意图说明:在学生理解题意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这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由此引出通分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环节四:当堂检测。1.基础性作业。 完成教材P74“做一做”。 2.发展性作业。 完成教材P75练习十八第4、6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各类练习,进一步掌握分数大小比较方法,加深学生对通分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环节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环节六: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6.板书设计通分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反而大。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作通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