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例2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编排沿用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思路,由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较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可以同时看到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2.学习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学生已有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经验,自主地迁移到折线统计图中来。3.核心素养目标(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能结合实例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发展统计意识,提高统计能力; (3)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学习重点难点(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 (2)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 1.根据课前调查结果,说一说影响我国总人口数的因素是什么。 2.课件出示教材P107例2统计表。 (1)从统计表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2)想清楚地表示1998一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应该用什么统计图? 3.课件出示教材P107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 (1)观察这两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直接看出全国哪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多?哪一年相差最少吗? (3)思考:有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应该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吧?学生活动1 1.学生根据课前调查结果举手汇报。 2.学生读统计表,获取信息,并汇报。 3.学生举手回答。 4.学生自由发言。 5.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不能直接看出。 6.学生思考。活动意图说明: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呈现了1998—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让学生在比较两组数据的过程中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体会到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环节二:分析交流,探索新知。教师活动2 1.组织学生想象,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将这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并起来会是什么样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2.课件出示教材P108复式折线统计图。 (1)教师介绍和讲解。 (2)现在你知道全国哪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多?哪一年相差最少了吗? (3)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又有什么发现? (4)想一想:出生人口数减去死亡人口数的差是人口自然增长数。按照这个趋势,人口自然增长数可能会怎样发展? 3.组织学生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4.讨论一下:数据统计和统计图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学生活动2 1.学生想象图形,初步感知复式折线统计图。 2.学生交流。 3.学生观察,并回答。 4.学生观察,并汇报。 5.学生讨论,并汇报。 6.学生对比分析,互相交流,并汇报。 7.学生讨论,然后举手发言。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认识、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环节三:当堂检测。1.完成教材P108“做一做”。 2.完成教材P110练习二十六第3、4题。活动意图说明:巩固应用,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价值。环节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环节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6.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表示出两组数据各自的增减变化情况, 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