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册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又分别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律、减法的性质及其简便运算,第四单元又进一步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在此基础上编排了本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竖式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教材在编排上,选取生活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数学知识。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 1.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掌握一般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经历计算、比较、归纳、推理等活动,理解整数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增强计算的灵活性。 3.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小数加减法(1)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教学小数加减法,教材通过创设购书情境展开教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出了小丽所买的两本书的价格并分别提出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自然地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2.学习者分析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和整数是一致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核心素养目标(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2)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中,培养迁移、类推的意识。 (3)感受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4.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课件出示: 师:独立完成并想一想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活动1 完成练习,回顾整数加减法计算需要注意的问题。活动意图说明:复习前面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相关知识,激活已有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作准备。环节二:探究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计算方法。教师活动2 1.课件出示教材P69例1主题图。 师: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教材P69例1(1)。 (1)根据题意列算式。 (2)出示自主学习单。 (3)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板书: 交流过程中强调: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这样就能相加了。 课件出示教材P69例1(2)。 (1)根据题意列算式。 (2)出示自主学习单。 (3)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板书: 学生活动2 读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探究计算方法。 3.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4.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探究计算方法。 5.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问题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法,运用迁移规律,理解算理和算法。环节三:当堂检测。1.基础性作业。 (1)完成教材P69做一做。 (2)完成教材P71练习十七第3题。 2.发展性作业。 (1)完成教材P72练习十七第8题。 (2)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计算能力。环节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环节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6.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法(1)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