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平移(1)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教学平移相关内容,例3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出按不同方向、不同格数平移图形的活动,介绍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教材分两个层次进行编排:第一层次是已知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的意思,初步体会图形平移前后,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第二层次是已知平移后的图形,确定图形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进一步明确怎样确定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本节课从运动的角度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探究平移知识打下基础。2.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体会平移的特征,本节课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掌握简单图形的平移画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平移的要素: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格数。3.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观察图形的平移和画图形平移后图形的活动,了解描述图形平移的要素——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能在方格纸上正确找到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观察、画图、想象、推理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4.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平移的特征,能描述图形平移的要素——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1.课件展示平移相关的动图: 师:你还记得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学生回答后介绍:物体在同一平面上沿直线运动,这种现象叫作平移。 2.提问:图形的平移有什么特点? 共同回顾:平移时图形的方向、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学生活动1 观察图片。 2.回顾图形平移的特点。活动意图说明:复习平移的相关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关于平移的知识经验,为探索新知奠定基础。环节二:探究新知。教师活动2 课件出示教材P83例3。 理解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1)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探究: ①说一说“向上”和“向右”表示什么?“5格”和“7格”表示什么? ②动手数一数“5格”和“7格”,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借助课件动态展示平移的过程,师生交流后明确:判断图形平移几格的关键是看对应点,数准对应点移动的方格数就好了。 2.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1)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P83例3中的填空。 (2)汇报交流。 3.深化认识,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P83做一做。 完成后组织学生讨论:怎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活动2 1.按要求思考交流问题。 2.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3.填写相关空格,交流汇报。 4.独立完成练习,交流汇报,共同总结: (1)选点,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能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 (2)移点,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 (3)连点成形,顺次连接平移后的点,形成图形。活动意图说明: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初步感知,然后通过课件动态展示平移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明确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最后通过“做一做”探索图形平移的画法,发展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能力。环节三:当堂检测。完成教材P85~86练习二十一第1、2、6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巩固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方法。环节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环节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6.板书设计平移(1) 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1.选点;2.移点;3.连点成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