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5.1 三角形的特性(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5.1 三角形的特性(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三角形
一、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在一年级下册,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几种平面图形,能在众多的平面图形中辨认出三角形。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还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它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识别。 3.通过画、量、折、分等操作活动,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在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边数增加变化中感悟数学研究方法,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渗透合情推理。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三角形的特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知识。教材通过两幅主题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从而引入新课。例1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把对三角形的了解表达出来,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并在已学的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例2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材通过让学生用给定的小棒围三角形和四边形,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然后通过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学具进行拉伸对比实验以及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三角形,感受、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学习者分析
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经验,并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为感受和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图形的性质打下了基础,教学中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受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3.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理解底和高的含义,能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概括总结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4.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课件出示P57主题图。 师: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用笔描一描。 师:同学们都找的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学生活动1 描绘图中的三角形。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找图中的三角形,增加学生对图中不同形状三角形的直观感受,为学生全面认识三角形,初步感受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奠定基础。环节二:三角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教师活动2 认识三角形。 (1)组织学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2)观察所画的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 (3)小组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通过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认识: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作三角形。 (4)师介绍: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如图所示。 即时训练。 课件出示: 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1)组织学生自学教材P58相关内容。 思考: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 (2)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整理: (3)议一议: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顶点,每个顶点都有一条对边,每条边都可以当作底,与此相对应的就是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4)即时训练。 完成教材P58做一做。学生活动2 动手画三角形。 观察三角形,发现: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指出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5.按要求自学教材相关内容。 6.交流汇报,表达自己的想法。 7.小组交流讨论,动手画一画。 8.相互说一说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画三角形让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然后让学生表达对三角形的认识,更好地抽象出三角形的本质属性,接着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逐步完善对三角形的认识。环节三: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活动3 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 课件出示教材P59例2。 (1)提出小组活动要求。 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按例题要求围一围;完成后,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汇报。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了,它的形状就确定了,这说明三角形具有唯一性,也就是稳定性。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了,它的形状依然不确定,这说明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 2.实验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 (1) 提出小组活动要求:拉一拉三角形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 课件出示: 师:看看图中哪儿有三角形,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 4.即时训练。 完成教材P59做一做。学生活动3 按要求围三角形和四边形。 2.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3.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框架拉不动,四边形框架一拉就变形了。 4.观察图片,交流讨论图中三角形的作用。 5.自由发言举例。活动意图说明: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操作和比较中充分感受、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征,加深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环节四:当堂检测。1.完成教材P63练习十五第1、2题。 2.下面的说法对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 (2)三角形有三条高,三条底。 ( ) (3)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练习,巩固三角形的特性,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五: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环节六: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6.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作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